先说结论吧,2022年理财产品亏损的原因和银行创新关系不大,中国的银行理财产品从推出到现在已经有二十几年了,从一开始到现在理财产品的组成结构并没有产生大的改变,最近这段时间的下跌主要和以下几个因素有关。
一、2022年1月初落地的资管新规的影响。
资管新规于今年1月1日正式实施, 而其中重要的一点变化就是银行理财无论是宣传还是实际实施中,都需要打破传统的保本保收益的刚兑概念。很多人买理财产品就是图个稳定,主要能按期的拿到银行承诺的收益就可以了,对于银行幕后是如何操作的并不关心。可是这么多年来很多银行的理财产品玩的很多者是资金池的游戏,就是无论自己投资是亏是赚,都会到期把投资者的钱加利息还回去,真的有亏损了大不了就是借新还旧了,这是大的银行在这里怕什么呢?但是其它这对于整个金融体系危害是极大的。明白人都知道这种击鼓传花的游戏总有破灭的一天。
所以国家适时出手,叫停了这种方式,要求银行不能再为自己买投资产品兜底,如果投资亏损那就必须让投资者承担相应的损失。国家的目的是想通过这种方式反逼银行体系的改革,增加自身的投资能力。同时也告诉投资者天下没有只赚不赔的买卖,任何投资就是有风险的。
二、理财产品收益的计算和展现方式的不同
资管新规实施后,计算方式也变了。在之前, 理财产品不披露净值,投资者也很少关注所持产品每天的净值变化,只关注产品到期时收到的本金和收益情况。而现在,监管要求银行必须每天公布自己产品的之下每天净值怎么。这下投资的盈亏变化都暴露在投资者面前,只要是每天稍微细心的投者就会发现,这个净值的变化曲线并不是一条上线的直线,而是波浪是前进的,当曲线由高处往低处走的时候投资者的收益就要可能产生亏损。如果一段时间内一直在下降曲线内,那必定也让不够成熟的把投资者感到倍感压力。
但是还是要说明一点,投资者看到的每天亏损不等于实际的亏损,它只是代表某天净值的涨跌,我们之前已经说过这里波浪式的前进,一段时间内总会有高有低,具体这笔理财亏损没有,需要等到到期之后再来看。
三、近期的股市和基金产品的下跌是直接原因
如果把投资者仔细阅读投资理财产品的说明时,一般上来都有标注产品的组成类型,比较常见的结合如固定收益占到80%以上,而另外5%-20%投入到权益资产和衍生品金融工具。而我们常见的收益净值波动就是权益资产和衍生品金融工具造成的。如我们常见的股票和基金就是比较典型的权益资产。2022年春节段股市的行业只要买卖股票的人都知道。所以这部分权益资产的下跌直接拖累了银行理财产品的收益,并使其一连多日为负数。
综上我们已经知道,银行的理财产品至今并没有变化,只是玩法规则变化,我们投资者能做的就是适应这种变化,擦亮双眼,并注自己所购买产品的投资范围和标的。闭着眼睛买银行理财产品的阶段已经一去不复返了。如果真不能承受损失那就建议不要再买银行的理财产品了。可以转向大额存单或者国债等,现在这些产品还是保本保息的,并且收益也比银行的定期存款要高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