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沟通与团队合作
在世界经济日益全球化的今天,管理沟通的重要性越来越被人们所认识。对企业而言,人们越来越强调建立学习型的企业,越来越强调团队合作精神,而在高校等事业单位同样需要提高管理的水平,有效地与部门之间沟通交流是成功的关键。对高校外部沟通而言,为了缩短与世界一流大学之间的距离,加强高校之间的强强联合和优势互补,人们需要掌握谈判与合作等沟通技巧。对高校自身而言,为了更好地在现有的政策条件允许下,实现高等教育的进一步发展并服务于整个社会,处理好高校与政府、高校与公众、高校与媒体等各方面的关系,这些都离不开熟练掌握和应用管理沟通的原理和技巧。对个人而言,建立良好的管理沟通常识。逐渐养成在任何场合下都能够有意识地运用管理的理论和技巧进行有效的沟通习惯,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显然是十分重要的。让每个教职员工去做最擅长的事情,是管理的最高境界,但我们在很多时候并不能作到这些。了解教职员工,不但要观察教职员工的工作行为,还要注意多与他们进行沟通,特别是管理沟通,认真听取广大师生员工对高校管理和部门管理的建议,了解师生员工的思想动态,并让教职员工自己对自己进行工作评价,以便统一教职员工与直接上级对工作的认识。在此基础上才能实现团队合作的目标,完成日益复杂的高等教育工作,实现宏伟目标。一
一、管理沟通的成效
管理沟通既是指组织信息的正式传递,又包括人员、群体间的情感互访。组织内部的沟通可以使得管理者了解员工的意见倾向、价值观和劳动结果,他们的积极性源泉和需要,各部门之间的人际关系、管理的效率等,可以及时控制、指挥整个组织的运转,为实现科学有效的管理提供信息。管理者应该意识到沟通的重要作用,在管理的过程中有效地沟通,实现组织的目标。沟通不仅影响管理者的管理效率,而且影响员工的工作效率。同时组织内部各部门、人员也必须进行有效的沟通,以获得自己所需要的信息。沟通还能满足员工的心理需要,改善人际关系,增进彼此的了解,而通过沟通建立起来的那种相互了解,相互尊重,使彼此能坦率讨论个人感情和个人问题的信心和信任正是管理者求之不得的,以此提高组织内部员工士气,增进人际关系和谐,为组织的顺利发展创造“人和”的条件。充分的沟通既可以促进管理者改进管理。又可激励员工的工作热情和参与管理的积极性,使员工提高信心,积极主动地为本组织和本部门地发展献计献策,增强主人翁责任感,从而增强组织内部凝聚力,使管理工作更富有成效,组织能够蓬勃发展。
二、高校人才的特点
首先,高校的人才队伍与别的行业不同之处在于,他们是更具有活力和创造性的个体。他们更倾向于拥有一个自主的工作环境,不仅不愿意受制于物,甚至无法忍受上级的遥控指挥,他们有独立的思想。有能力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他们更强调工作中的自我引导。这种自主也表现在工作场所、工作时间、工作方法方面的灵活性要求以及有宽松的组织气氛。其次,高校中广大从事教学、科研的人员的成果往往是长期智慧和努力的结果,这给短期的衡量个人的绩效带来了困难。而且成果的本身有时也是很难定性定量度量的。教学是双方互动的过程,影响教学效果的因素是多样性的。再者,高校的人才更热衷于具有挑战性的工作,把攻克难关看作是一种乐趣,一种体现自我价值的方式,所以他们有能力选择更适合自己发展的空间,实现自己的价值。
三、沟通的前提是合理使用人才
沟通的前提是人才的使用,如果不能正确的使用人才,就谈不上什么有效的沟通。要用好人才,首先必须识人,应该通过日常的工作和有意识的考验,发现每个人的长处,做到用人所长,避人所短。
在招聘引进人才的时候,一定要把一流人才和一点五流的人才区别开来使用。对待一流的人才,必须给他一流的待遇、一流的岗位,并给他充分的授权,因为作为一流人才,一般已经被社会所认同,具有较强的社会活动能力和各种各样的机会,在他没有对新单位建立深厚的感情之前,只有通过给他与能力相适应的较高的工资待遇和管理职务,才能使他感觉到自己被尊重, 自己的价值得到了认同,才能对单位建立感情,为教学科研全心全意的工作,否则的话,就不能轻易录用,以免他今后因为抵挡不住其他巨大的诱惑而辞职,给学校造成重大损失。俗话说得好:千军易得,一将难求。刘备既然请出了诸葛亮,如果不让他当军师,诸葛亮也早晚要离开。
对于一点五流的人才,是我们构建团队的主要力量。那么,何谓一点五流人才呢?所谓一点五流人才,就是指那些在原来单位怀才不遇,或大材小用的人才,他们具有很全面的专业知识和较高的综合素质,具有强烈的上进心,但由于种种原因在原来的单位或被忽视、或被压制,个人的才能不被充分认同,如果我们在发现他的才能后,给予充分的信任和赋予重大的责任,他们往往能够全力以赴的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成为业务的中坚力量,而且由于他们的个人能力是到新的岗位后才被充分的挖掘出来,只有我们才能充分认识到他们的价值,所以对新的岗位有很强的知遇感和归属感,而一旦离开此岗位,就很难被其他单位所认同,因此,这些人是所在的单位的核心力量。在我们以往招聘的人员中,有很大一批人都属于这一类型的人才。对这些一点五流人才的使用,必须讲究方法,一般的程序是:培训一信任一授权一约束一考核一奖励。首先,必须进行全面的业务培训和充分沟通,使他们能够迅速地透彻了解新岗位的工作任务,发展方向,认同学校的理念和价值观,让他们自觉地把自己的兴趣和工作内容统一起来,从内心进发出强烈的工作热情,最大程度的调动自己的工作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尤其是当自己的研究成果被认同,品尝到成功的喜悦之后,他们就会更加努力地工作。就高等教育而言,对教育事业的忠诚度极为重要,但如何来考察教职员工对高校的忠诚度呢?这要根据不同类型的人才区别对待。对于引进的一流人才,通常都自视甚高,工作的选择范围较广,他们的忠诚度是很低的,刚开始的时候一般是通过较高的薪水和职务来吸引他,只有通过时间的磨练才能逐步建立忠诚度,所谓“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对于一点五流人才,我们通过一段时间的磨合后把他们当作一流的人才使用。对于教职员工的个人品质,也只有通过时间和重大事件来检验,尤其是在涉及到个人的利益、声誉、职务、金钱等问题时,才是检验一个人品质的最好时机。“疑人不用,用人不疑”,在我们使用~ 个人时,必须建立在相互信任的基础上,给予充分的授权,认识到自己肩上的责任,才能发挥他最大的作用。当然,信任和授权也不是没有约束的,必须建立在较为完整的、科学的管理制度上,让每个人都非常清晰的了解业务活动的界限,认识到违反原则的后果。
作为一个部门负责人,如何充分调动每位教职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发挥团队合作精神,往往比个人的能力更加重要, 因为个人的能力再大也是有限的,但团队的集体智慧却是可以无限拓展的。而团队合作的建立首先要建立各种流程,首要的是管理流程的建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