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良中学林俏燕
地图是地理学科的第二语言,地理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初中阶段,在小学基础上进一步掌握有关地球、地图、中国地理和世界地理的基础知识,掌握阅读和使用地图和地理图表的基本技能。同时指出地理事物分布的范围很广,很难直接观察,教学时必须掌握和运用地图。经常运用地图不仅能帮助学生理解和巩固学过的地理知识,而且能启发学生获得新的地理知识。培养学生运用地图的能力,是地理教学的目的之一。在教学中,要始终注意指导学生读图、用图,使他们逐步养成运用地图分析地理事物的习惯。地图在中学地理教学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实施地图教学既是中学地理教学的基础内容,也是地理教学最重要的方法。大量运用地图来阐释地理特征是地理教学的特征之一。如何使学生准确扎实地掌握所学知识,我认为除了运用某些教学方法之外,还应重视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
通过多年从事初中地理教学工作,我深深地感觉到,地理教学离不开地图,地图在地理教学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初中地理教学,主要是让学生初步获得有关地球、地图的基本知识,以及世界地理、中国地理的基础知识。地图可以把似乎零散的地理事物归结到图中进行综合归纳和条理化,能够清晰地呈现出地理知识的规律性,易于被学生接受掌握。这样,学生学起来感到轻松自如,从而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树立了学习信心。所以,学生对地图掌握的好与坏,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成绩。当然,智力因素也占一方面,但在智力相同的条件下,读图能力较强的学生,他的地理成绩就比读图能力差的学生好,而且读图能力强的学生对地理知识掌握得准确、扎实、永久。
在我教过的几届学生当中,个别学生学习成绩较差,但唯有地理学科成绩突出。通过与他们谈话了解到,他们觉得地理好学,因为所学的地理事物,通过地图就可以掌握下来。地图直观性较强,易于接受,学起来比较轻松,于是他们就对地理产生了兴趣。由此可见地图在地理教学中的作用。
读图训练大体可分三步进行:
第一步是展图。在教学过程中,将地理挂图展示在学生面前,或教师画黑板略图,让学生自己在挂图上或板图上指出所学的地理事物,通过直观来加深学生的印象。 在教学中我常常发现,学生在学习时总是喜欢跳过地图或只看有彩色照片的图来作为一种欣赏,根本没有读图的意识,事实上,地理图像是地理信息的主要载体,新教材许多内容就是通过读图、提问的方式让学生掌握的,图是课文的有机组成部分。鉴于这种情况,我主要通过现代教学手段和传统教学方法相结合的方式,借助远程教育资源,有意识地将地图展示给学生,从地图的三要素入手,认识地图信息,帮助学生掌握观察地理事物的基本方法,使他们提高看图的兴趣,从而养成看图的习惯。例如,在中国的疆域和行政区划的教学时,首先出示中国的地理位置图,然后提出问题:从东西半球或南北半球看,我国分别位于哪个半球,从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看,中国的疆域对我国发展的作用?并要求学生在图中找出答案,然后让学生再看教材,看一看自己的分析与教材是否一致。
第二步是说图。看地理轮廓图,培养学生想象力初中生的形象思维十分活跃,为了使课堂气氛和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可以充分利用新教材中的地图优势,积极发挥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把地理轮廓图想象成某些具体事物,帮助学生认识和记忆地理事物,可以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利用挂图或板图,教师进行细致地讲解。比如在讲大洲和大洋这节时,教师利用东西半球图让学生先指出七大洲、四大洋的名称,然后教师再进一步讲清哪个是东半球,哪个是西半球;东西半球各分布有哪几大洲,各大洋被哪几大洲包围;各大洲分别临近哪几大洋等。这样可使学生明确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分布,进一步加深印象。
第三步是绘图。对于一些比较简单的内容,可以让学生自己亲自动手绘制,通过自己动手绘制、填充,学生会对所学的内容记忆更深,理解更好。当图形在学生的大脑中有了初步的印象后,开始让学生在玻璃片上描绘出相应地图的轮廓,接着教师在黑板上示范填图,学生在玻璃片上独立填图,并用幻灯展示学生的玻璃片,进行相互比较,让学生自己选出最佳作品,这样更能加深学生的印象,从而达到熟练程度。对于地图的运用,不管是在教师的教学中,还是在学生的学习中,都要注意图文结合,把地图和课本的文字紧密地结合起来,把地理知识固着在地图上,使图、文相互补充、相互配合,用图使文字具体、直观化;用文字去说明图上的地理对象,使图上的各种地理事物相互联系起来,使死图变活图,充分发挥地图在地理教学中的作用,提高地理课堂教学效果。
总之,地理教学应重视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而读图能力的培养并非一朝一夕之事,需要长期的训练才能收到较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