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山机电设备管理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随着矿山机械化程度的提高,机电设备的安全性和可靠性成为保障矿山安全和提高经济效益的关键。据统计,机电设备故障导致的事故占矿山事故的六成以上。一旦机电设备停运,不仅影响矿山正常生产和安全,还会对工作人员的生命安全构成威胁。特别是在煤矿企业,通风设备的停运可能导致井下通风不良,有害气体集聚,严重威胁矿工生命安全。因此,科学管理机电设备、合理使用机电设备对于矿山安全和经济效益至关重要。
然而,矿山机电设备管理中存在诸多问题。首先,机电设备管理机构不完善,许多矿山缺乏有效的管理体系。日常维护和保养仅靠电工负责,而电工忙于应付生产,无法进行有效的机电设备管理。矿山负责人对机电设备管理的认识不足,忽视了机电专业管理组织的建设,导致供电系统施工随意,仪器仪表校验也不规范。其次,机电设备管理人员的素质较低。大多数从事机电设备管理的技术人员并非科班出身,仅凭经验操作,缺乏理论知识和应对日益增加的设备故障的能力。再次,机电设备采购时忽视了配套设施和安装调整,导致设备不能充分发挥效能。
要有效管理矿山机电设备,必须建立健全的管理制度。规范管理行为,制定科学完善的制度,确保机电设备管理有章可循。一些矿山企业已制定《机电设备点检标准书》、《隐患治理管理办法》和《操作、维护、检修规程》等制度,并制定考核细则,严格执行制度。这不仅能维护制度的权威性,还能确保制度真正落实。
及时处理隐患是确保设备安全的重要措施。日常工作中,必须认真细致地检查机电设备,发现隐患立即处理,避免事故的发生。企业应设立专业的点检站,各组配备点检员,负责机电设备的点检工作,提高设备的安全性能。
加强设备维修管理也是管理的重要方面。矿山机电设备的工作环境复杂,维修作业多样,设备结构设计有时不合理。因此,矿山企业员工应增强安全意识和主人翁意识,采取措施确保设备维修作业的安全性,保障设备正常运行。
建立激励机制是提高机电设备管理水平的重要手段。激励机制不仅涉及管理层,还应包括一线基层员工,涵盖设备操作、维修和保养等方面。这有助于提高员工的责任感和安全意识,增强企业的整体素质。
最后,加强人员培训是提高机电设备管理水平的关键。矿山企业员工的整体素质普遍较低,因此应加强员工的安全管理知识培训,提高其责任感和安全意识,为企业的长期发展奠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