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聚咖

合聚咖

请举个“修辞学中的正负偏离”的例子~

admin

正偏离和负偏离——从文化、心理角度对偏离进行价值判断,偏离分为两种:一种是零度以上的偏离,它虽然大大偏离了某种常规,却具有较强的表达效果,是积极的、正面的偏离,即正偏离;一种是零度以下的偏离,这种偏离对提高表达效果不利,是影响交际的消极的负面的偏离,即负偏离。

正偏离虽然大大偏离了某种常规,却具有较强的表达效果,是积极的、正面的偏离。巴特尔说:“毫无疑问,整个修辞学就是一个创造性的违反的领域。”

例句

“杜甫川唱来柳林铺笑,红旗飘飘把手招。”(贺敬之《回延安》)

“唱”、“笑”、“招手”这些语义特征对“杜甫川”、“柳林铺”、“红旗”来说,是不可能有的,而今加于它们,使无生命无感情的物象有了人的动作、情性,这就是言语的正偏离。

如果说正偏离化是语言的艺术化,那么负偏离化就是语病化。

“正偏离与负偏离之间,虽然是对立的,却是可以相互转化的。”

例句

“山无陵,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汉乐府《上邪》)

从物理世界来说,这是不可能的,是负偏离,但是从心理世界来看,却是主人公超出了常规的心理世界的偏离形式的特殊产物。在此时刻,人物内心世界的巨大激情突然喷射出来,常规的零度形式不仅无法表达她的激情,甚至是对这种激情的束缚,所以它要求偏离常规的语言形式。这种超常规的表达方式正是超常规的心态和偏离的思维方式的表现形式,而且又符合我们的文化传统。这就是物理世界负偏离的正偏离化。

“潺潺的头发流遍全身。”(江河《向日葵之一》)

“大海涌进窗户,波涛也腐烂了。”(多多《寿》)

这些说法在物理世界中也都是负偏离,但在心理世界中却是正偏离。正偏离也可以转化为负偏离。

“我衷心地虔诚地十二万分欢迎你再到这里来!”

孤立地看,是绝好的正偏离话语,但是在医院里,医务人员对病人这么说,在监狱里,看守人员对劳改释放犯这样说,或在戒毒所里,工作人员对要出所的吸毒者这样说,效果就坏得一塌糊涂,就变成了一种负偏离;辞格相对于常规表达,本来是正偏离,但如果用得不合语境,就成了负偏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