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展一堂课的结构化教学方法如下:
一、关联
结构化教学强调全面把握教材的整体结构,关注教材的横向关联、纵向关联,力求在宽广的背景中把握知识的本质。
1、横向关联
横向关联就是利用不同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将新知置于更宽广的背景中,用联系的眼光多维度地审视、建构,从而形成网状的知识结构。
2、纵向关联
教师在教学中要把握教材的整体脉络及内在逻辑,既要把握住不同学段教学内容的不同要求,更要捕捉到不同学段教学内容的内在关联。
二、迁移
结构化教学注重教材知识编排的逻辑关系,强调将学习到的知识举一反三,主张将熟悉的经验、规则、方法迁移到新的情境中。
1、方法迁移
学生有着与生俱来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教师在教学中要让学生把熟悉的学习方法或知识结构迁移到相似的学习任务中,有利于学生自主探究、自主建构,有利于学生的深度学习。
2、结构迁移
许多同类知识具有相似的学习结构,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捕捉它们相同的学习结构,并迁移到新的学习任务中,为学生开辟独立自主的探究空间。
三、重组
通过教材的重组让教学更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让学生的学习更能深度发生。
1、调整次序
有的知识因受到负迁移的影响,较难实现知识的同化,此时若能调整教材的呈现次序,反而更有利于学生实现知识的顺应,促使学习深度发生。
2、整合课时
对于相似度高、容易混淆的教学内容,可以把它们整合在一个课时,并提供丰富的学习素材,让学生在深度地思考、激烈的争辩中实现知识的自我建构,促进学习的深度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