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考察报告的内容与格式要求是学生在完成考察后必须提交的作业。撰写报告时,学生需运用所学的专业理论知识,结合考察经历和收集的资料,进行深入分析和总结。报告应具有独立见解,条理清晰,字数不少于3500字。报告的内容需真实可靠,简明扼要,且与所学专业相关,能反映考察单位情况及个人考察体验。
考察报告由封面、正文和附录构成。封面需填写学生的基本信息,正文内容须涵盖考察目的、考察地点、考察内容、过程与任务完成情况、考察收获和体会及建议等。报告应内容真实,观点明确,结构严谨,层次清晰,文理通顺,文风规范。
报告的格式要求如下:使用A4纸打印,上、左边距2.5cm,下、右边距2cm。页眉采用宋体、小五号、居中;页脚为正文页码,使用Times New Roman、小五号、居中;封面不编页码。正文部分采用宋体、小四号,行间距22磅。
考察报告需由系实践教学指导教师评定成绩,并亲笔签名,按五级记分制评定。成绩填写在封面右上方的表格内。
报告的标题有规范化的格式,即“发文主题”加上“文种”,如“××关于××××的考察报告”或“关于××××的考察报告”等。另一种标题形式为正副标题结合式,如《高校发展重在学科建设――××××大学学科建设实践思考》等。
撰写报告时,学生需根据所在专业、考察目的和考察内容进行撰写。报告中应包含文献资料与考察点资料或考察过程中出现的事实。可以写考察过程中学到的但在课堂上未学到的内容,也可以写大学教材与考察所知不一致之处。报告可聚焦于某一个考察点或考察点的某一个局部,也可以将几个考察点对比、结合起来写。报告应有观点,有论据(文献资料、事实或数据),有论证过程,基本格式需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