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振明教授的研究领域广泛,涉及多个重要课题。他的科研工作不仅涵盖理论研究,还包括实践应用,以下是他的主要研究内容:
政府管理创新:陈教授曾参与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研究政府工具与管理方式的创新,致力于推动我国行政管理的现代化。
教育与青年教师奖励:他获得教育部优秀青年教师基金,关注高校教育质量,鼓励青年教师的教学与科研发展。
行政管理实践模式: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中,他探讨了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行政管理微观实践模式的建构。
地方行政改革:陈教授曾负责中央编委试点项目,对晋江市公共行政体制改革进行深入研究和跟踪。
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他在地方政府(泉州市)的委托项目中,研究行政审批监督制约机制的建立。
行政体制改革与'三个代表'理论:作为福建省“十五”二期重点项目的研究,他探讨了'三个代表'理论与深化行政体制改革的关联。
公共管理改革:他在福建省“十五”社科规划项目中,研究了公共管理的市场化、企业化和社会化改革。
公共决策理论:陈教授的国家教委优秀年轻教师基金项目聚焦公共决策的理论与方法研究。
知识体系创新:他的2000年福建省教育厅项目关注公共管理学知识体系的创新。
政策科学教学改革:作为国家教委面向21世纪教改计划项目,他致力于政策科学教学内容的革新。
政策分析:他还参与了国家教委留学回国人员启动基金的政策分析研究。
公共选择理论:陈教授的研究领域延伸至国家教委“九.五”项目的公共选择理论研究。
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政治学:在国家教委“八.五”项目中,他探究了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政治学的理论深度。
西方马克思主义研究:1993年度中华社科基金项目中,他分析了"西方马克思主义"的社会主义观和理论评价。
特区发展政策研究:他关注中国特区发展政策,以横向课题的形式展开研究。
教材建设与教学改革:陈教授参与厦大面向21世纪教材大系的公共管理系列教材建设,同时关注教学内容的现代化。
公共决策问题:在福建省“九.五”社科规划项目中,他深入研究了公共决策的科学化与民主化问题。
政治学教学:厦门大学面向21世纪教改项目中,他关注政治学教学内容的革新。
政府管理理论与实践:他在福建省教委和特色中心项目中,探讨了转轨时期政府管理的理论与实践问题。
体制创新与反腐倡廉:福建省“九.五”社科规划一期项目中,他研究了体制创新与反腐败的议题。
政策科学研究:1992年,他在福建省教委科研项目中继续关注政策科学的研究。
新马克思主义研究:最后,他探讨了对历史唯物主义重建的"新马克思主义"理论评价,项目属于福建省“八·五”社科规划。
扩展资料
陈振明,教授,曾先后就读于中山大学、厦门大学、武汉大学、吉林大学和中国人民大学,1990年获得中国人民大学哲学博士学位;哈佛大学、康奈尔大学、杨百翰大学、德国行政学院、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等校的访问学者。1991年晋升副教授,1993年破格晋升教授。从1994年起,历任厦门大学研究生院培养处处长、政治学与行政学系主任、法学院副院长。现任厦门大学公共事务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