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聚咖

合聚咖

旅游业如何突破“人才瓶颈”

admin

近年来,国内旅游业迅速发展,已经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目前,国内县级以上景点1.5万多个,已有星级宾馆1.1万多家,旅游业从业人员已达600万。但旅游业发展与人才培养存在着较为严重的脱节问题,尤其是人才建设与行业发展建设不相适应,以及人才建设滞后于市场需求等问题尤为突出。

旅游热显现“人才荒”

随着旅游业的高速发展,旅行社和旅游酒店的增加,实际需要旅游专业人才达800万人以上,旅游业人才缺口至少有200万人。虽然旅游业从业门槛相对较低,但实际上对于从业者的综合素质要求相当高。旅游业界重旅游促销,轻人才培养的现象也较为突出,一些旅游企业每年用于旅游促销的经费达几十万元,乃至数百万元,但用于人才培训的经费却寥寥无几。

业内人士指出,随着旅游业的快速发展,目前最紧俏的旅游人才主要有三类,一类属于“最抢手人才”:能熟练掌握出境游业务的管理人才,从事境外旅游策划、项目开发和组团调度及擅长涉外沟通交流,并具有在境外处理突发事件能力的导游人才;二类是“最急需人才”:如酒店、宾馆、旅行社职业经理人及销售、客户服务等部门经理人才;另一类是“最大量需要人才:中西餐厨师、通讯技术维护、餐饮客房服务等技能型人才。尤其是涉外旅游的发展,最需要的是具有国际知识视野、有涉外旅游文化底蕴、有与国际惯例接轨的人性化服务理念、具有国际水准的经营管理人才;而涉外导游、公关销售、电子商务和旅游保险人才也供不应求;至于受过专业训练的旅游景观开发设计人才更是凤毛麟角,可遇不可求。

走出培养与使用脱节的误区

日本国际观光学会会员、专业研究者德村志成博士认为,对于旅游人才来说,“质”的问题比“量”的问题重要得多。从经验上来看,往往量多并不见得能够取得绝对的效益,如果旅游业始终处在流动性很强的状态下发展,对旅游业发展本身是极其不利的。事实上,许多旅游机构都存在着“缺人不缺岗”的现象,既缺少专业人才,又无岗位安置,由于旅游业对操作技能要求高,而旅游院校多以培养旅游管理人才为目标,注重的是理论素养,不太注重基本操作技能的培养。

但在日本,对于旅游人才培养方面,始终坚持产业、政府、学校三位一体的方式进行,政府支持旅游产业的发展,学术界支撑人才的培养和产业研究,而旅游业则大力引进人才。日本把旅游人才视为专业人才看待,因此培养人才的工作大都集中在旅游专门学校。由于各方彼此之间的良好合作,保证旅游业人才的供需平衡。而在国内,旅游院校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存在一定脱节。从数量上看,国内各类旅游院校培养出的旅游专业人才并不少,人才缺口也不小。但技能型人才往往更受欢迎,数量很大的职高生、大专生很受欢迎,主要是因为他们更注重操作技能的培养,进入旅行社和酒店后,可以从最基础的工作做起,而旅游专业本科生却往往面临着高不成低不就的尴尬境地。

国内虽然旅游院校数量不少,但高校与职业教育的层次没有拉开,受行业欢迎的品牌院校太少,品牌师资、科研项目、教材刊物都很少,尤其是现在旅游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存在着严重脱节,许多旅游院校对人才培养目标都定位在“全才”“总经理的摇篮”上,过高过宽的培养目标,造成学生眼高手低,动手能力差,不少旅游企业抱怨一些学生连一个旅游营销计划都做不出来。面对旅游市场人才需求现状,旅游院校在保证素质教育的同时,应加强应用学科的教育,增强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