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融入社会。多做志愿服务、社会实践,体验不同的环境和生活,感受不同角色身上所担负的责任和义务,从而激发内心的积极情感,塑造自身的积极行为。
除此之外,融入社会的过程也是搭建人际关系网络的过程,在社会参与中学会如何与人交往,如何用宽容、乐观的心态接纳他人、完善自己,从而为大学毕业后实现由学生角色向社会角色的成功转换做好准备。
二、主动参与学校组织的各项活动和比赛,让其不断体验到各种成功。在大学生活中,有意义的学校活动和比赛可以充实大学生的课余生活,丰富大学生的情感体验,为其提供一个展示自我的平台。一个人的积极情绪离不开成功,成功可以为个体带来积极的情感体验,使个体产生喜悦、幸福、满足、自豪等积极情绪。
扩展资料:
当代大学生多为90后,是伴随着互联网时代成长起来的新一代青年。与以前的大学生相比,他们的人际交往更加广泛,获取信息的途径更加多元化,思想也成熟得更早这一系列特征使得当代大学生对人、对事更有主见,不轻易盲从,喜欢展示自己的才能,探索真理,追求个性,向往实现人生价值。
但是这种看似成熟的做事风格并不能代表他们的心理发展已经趋于成熟,不再需要外界的干预和调节。
与之相反,当代大学生的一些行为和想法其实恰恰是幼稚的、是不成熟的,他们由于缺乏社会实践经验,往往把现实想象得过于理想和美好,缺乏落实行动当残酷的现实与美好的理想形成强烈反差时,他们的心理变得不堪一击,各种心理问题开始逐渐涌现
另一方面,以90后为主力军的当代大学生多是家庭中的独生子女,他们在成长过程中缺少同伴群体的陪伴与交往,对家庭和父母的依赖性较强,常常以自我为中心,缺少责任意识,不善于换位思考。
再加上随着生活节奏的日益加快,社会竞争日趋激烈,大学生面临着学习、生活、择业等多重压力每个大学生在成长的过程中都会遇到大大小小的挫折和难以解决的困难,如果不能得到及时正确的疏导,不良情绪逐渐积压,最终会形成一定的心理问题,影响大学生正常的人际交往和成长成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