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语交际在语文学习中占据重要地位,《语文课程标准》为小学阶段设定了明确目标:培养学生的日常口语交际能力,学会倾听、表达和交流,初步发展文明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能力,以及合作精神。为了达成这一目标,教学策略与形式的选择至关重要。在人教版的一年级下册和二年级上册的口语交际教学中,我有几点建议供参考。
首先,构建一个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至关重要。课堂应该是一个开放、接纳的环境。教师应当尊重每个学生的个性,营造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对待学生,教师需平等地倾听,给予关爱,激发他们的内在潜能,让他们在无压力的环境中敞开心扉,自由发表观点和建议,敢于表达自我。
其次,提升口语交际的互动性是关键。教师应鼓励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通过互动式的讨论和聊天,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参与其中,发表自己的见解,提出有创意的想法。这样不仅能让学生在实践中锻炼口语能力,还能培养他们的团队协作精神和沟通技巧。
总的来说,教师的角色应从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引导者和伙伴,通过创设良好的口语训练环境和实施互动教学策略,帮助学生逐步提升口语交际能力,为他们的全面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扩展资料
口语交际是一种教学策略和方式,是听话、说话能力在实际交往中的应用,听话、说话是口语交际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我们不能把口语简单地等同于听话、说话,它不包括交际过程中分析、综合、判断、推理、概括、归纳等思维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实际操作能力,创造能力等,在口语交际训练中只有让学生多种感观都参与到活动中来,才能切实提高口语表达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