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是参与评奖的支撑与依托,对获奖作品的分析,能够使从业者获益匪浅。我们可以把具有鲜明正确的导向性、凸显专业性、具有职业道德精神及创新能力这四个方面作为评判作品优劣的基本条件。在这个大框架下,还要求作品主题重大、节目类型吸引受众、有强烈的服务意识、播音员主持人的情感表达和掌控能力等。笔者以“金话筒”奖获奖作品为例,加以具体分析。
一、主题重大
主题重大包括重大的社会事件、话题、突发事件等,这类作品具有较大的社会影响力,能够引起广泛的社会关注。据中国播音主持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杨涛介绍,在复评和终评阶段,评委会很注重作品的社会影响力,特别是重大主题的作品。有统计显示,从2006年到2013年的八届评选,在159件获奖作品中“事件主题重大”类型作品超过80%。
播音员主持人的专业能力、语言表达、事件评述能力是这类作品的重要考察标准。语言表达能力对于播音员主持人来说至关重要,因为其不仅是标准化的口语表达,更多要求的是播音员主持人的真情实感和真情流露,语言表达的基调要和播讲内容良好地契合,声音形象、情感表达到位,能够将受众带入播音员主持人的播讲氛围之中。同时,我们也看到,在这类获奖作品中主持人的专业素质、应急能力、快速反应能力等方面的优秀表现,对提升节目具有重要的价值。在重大突发事件中准确传递相关信息的过程中,传播正能量,让受众感觉到温暖,是对这类节目的更高要求。
如2008年汶川地震发生后,成都人民广播电台交通广播主持人第一时间的播报,用略带急促的语气简要告诉听众当时自己掌握的全部信息,不仅表现了主持人较强的心理素质及语言表达能力,同时也是其快速应急反应能力以及较高专业素养的体现。
二、节目类型受欢迎
谈话、访谈类节目是近年来“金话筒”奖获奖作品的主要类型。据统计,作品的节目形式为“访谈或者谈话”类型的获奖作品超过85%,足见访谈类节目受欢迎程度。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任何一种播音主持形态都是一种交谈,所以谈话、访谈节目的实践对播音员主持人的专业素质提升具有重要作用。在此类作品中,主持人的引导价值、语言表达方式、交流与沟通意识及技巧是决定节目成功与否的主要因素。主持人要掌握与人交流的艺术,并且具有话题引导与设置能力,能够根据话题的深入不断提出更有价值的问题。
如2012年“金话筒”奖获奖作品《最浪漫的事》,主持人的语言形态非常质朴,感染力很强,主持人以朋友、家人、晚辈的姿态与访谈对象进行交流,用充满敬佩与崇敬的语言进行对话,这样的交流能够打动人心,打开嘉宾内心的门锁,消除戒备心理,获得对方的信任,从而让人产生一种触动,拉动嘉宾及受众融入到节目当中,传递出节目真诚、温暖的情怀。
三、强烈的服务意识
热线服务节目主要集中于政风行风类节目中,节目在于强化受众与相关行政职能部门及专业人士之间的联系,进一步搭建政府部门与百姓之间的桥梁,全面反映百姓问题,传递百姓声音,为老百姓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难题,凸显节目的服务功能与特性。这是历届“金话筒”奖获奖较多的作品类型。
如常州电台的《自来水不能想停就停》、四川电台《成都超期服役燃气表更换费用该由谁来买单》等,这些获奖作品均与老百姓的生活密切相关,关注民生热点。在此类节目中,主持人要具有强烈的服务意识,通过节目为听众解决实际困难,送去暖暖的温情。如获奖作品上海电台的《一根小小的吸氧管》,节目主持人从众多电话中接入这条有关吸氧管的求助信息,并发动全城为孩子寻找一根吸氧管,让听众体会到了节目、主持人及全城市民的爱心。服务意识的体现要求播音员主持人注意倾听与交流,这是为广大受众提供服务的前提,只有认真倾听听众的讲话内容,才能了解听众的困难,进而提高问题解决的针对性。这也是服务类节目能够顺利推进的基本要素,也是判断一位播音员主持人是否有服务意识的基础。需要注意的是,主持人与听众之间的交流要具有一定的主导性和引领性,主持人要学会因势利导,切实解决听众的问题,从而引领节目有序地进行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