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提高学生认识广告的能力
1. 了解广告的种类、呈现方式、特点及其功能,明白商家做广告的目的性。
2. 引导学生如何理性地识别商业广告的虚假,怎样才能不被商业广告牵着走。
二、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能力
1. 通过自身体验、情景体验、小调查、小讨论、案例分析、提建议、阅读感悟等活动教学。
2. 使学生提高认识广告的能力。
三、提高学生信息素养
1. 培养学生对广告信息的辨别和判断能力。
2. 引导学生具备初步的广告识别能力,做聪明的消费者。
四、教学重难点
1. 重点:让学生知道对广告的内容不可全信;对广告应有基本的辨别和判断能力。
2. 难点:让学生具有对广告应有基本的辨别和判断能力。
五、教学方法
1. 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提问和探究。
2. 小组合作探究法:鼓励学生合作交流、共同解决问题。
3. 自主学习法:培养学生独立阅读、思考和总结的能力。
4. 活动与探究:通过实际操作、观察和讨论,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六、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1. 播放广告视频,引导学生关注广告的种类和形式。
2. 提问:你们在生活中还见过哪些形式的广告?
二、讲授新课
1. 了解广告的种类、呈现方式、特点及其功能。
2. 探讨商家做广告的目的性。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 回顾上一课的内容,引导学生思考广告的普及和影响。
2. 提问:广告是否都可信?
二、讲授新课
1. 调查广告的影响,分析广告的可信度。
2. 探讨虚假广告的危害及其识别方法。
三、总结
1. 强调正确认识广告的重要性,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
2. 引导学生具备初步的广告识别能力,做聪明的消费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