税收对供求曲线的影响可以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首先,如果从损益的角度考虑,税收与税金是价内税还是价外税有关。价内税是指厂商承担的税金,需要记录在利润表的“营业税金及附加”等科目中;而价外税则不计入利润表的成本费用科目,可视为不是厂商直接承担。这种区别导致企业财务报表上的不同反映。
从经济学的角度来看,税收对供需曲线的影响与供给曲线和需求曲线的斜率,即价格弹性有关。假定最初供需曲线相交于一个均衡点,此时存在一个初始均衡产量p0和均衡价格q0。征收税收会使得供给曲线向左移动,即向上移动一定金额,形成一个新的均衡点。新均衡点的价格p1高于原均衡价格p0,产量q1则低于原均衡产量q0。
新均衡价格与原均衡价格之间的差额(p1-p0)乘以新均衡产量q1,即为消费者承担的税收金额。生产者承担的税收金额则为单位税收乘以总产量q1,减去消费者承担的税收金额。由此可以看出,生产者和消费者各承担多少税收,取决于供求曲线交点的变化。
新的均衡点与原均衡点之间价格和产量的差异,由供给曲线和需求曲线的斜率,即两者的价格弹性决定。价格弹性越大,税收对价格和产量的影响就越显著。因此,了解供给和需求的价格弹性对于预测税收政策对市场的影响至关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