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聚咖

合聚咖

荣格的原型理论思想

admin

一、荣格的原型、原始意象及集体无意识

荣格的“原型”理论认为,“原型”与柏拉图的“理式”、康德的“构架”相呼应,用来表达事物间中介性质,它不仅仅是一种与生俱来的心理形式,而是一种吸引相同经验从而形成形态各异的“元”模式。荣格引入“原始意象”这一概念,旨在说明“原型”并非空洞模式,而是通过具体情境激活并注入具体内容的“元”模式。在文学分析中,荣格将集体无意识理论与“原型”概念相结合,指出在集体无意识中存在具有重要意义的原型,如人格面具、阿尼玛和阿尼姆斯、阴影、无意识自我等。

阿尼玛和阿尼姆斯作为男性和女性中存在的异性人格部分,是正常心理现象的表现。荣格在《心理学与文学》一书中指出,阿尼玛是男性心理中的女性一面,阿尼姆斯是女性心理中的男性一面。阿尼玛和阿尼姆斯都是集体无意识原型,必须通过具体情境激活才能注入具体内容。它们具有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的两重性,关键在于如何整合到整体人格结构中。阿尼玛往往表现出破坏力和焦虑形象,而阿尼姆斯则可以缓解焦虑,表现出镇定特点。在文学作品中,阿尼玛和阿尼姆斯原型为人物性格分析提供了心理学新视角。

二、荣格对美的认识

荣格认为美是无意识自发活动的产物,其创造发生在意识领域之外,具有普遍必然性,而非主观、任性的。美在荣格这里具有客观性,这颠覆了传统对美的认知。他认为美作为“集体无意识”原型的一部分,是构成集体无意识的基本内容之一,而非独立个体标准。在“集体无意识”统领下,荣格对文学作品进行了分类,分为“心理的”和“幻觉的”两种类型,分别对应内倾的和外倾的创作方式。真正的文学作品应具有“内倾的”“幻觉的”特点,能够深入挖掘生活中被忽略的细节,抒发情感,反映生存本质意义,同时具有普遍性、本质性。

三、荣格对艺术创作的认识

荣格关于艺术创作的核心是“自主情结”的概念,认为艺术家只是“自主情结”的工具和俘虏,处于无意识状态,被“自主情结”驱遣。艺术创作中,原始意象为作家提供创作动力和灵感来源,而“自主情结”作为驱动力,决定了作品的审美性和文学性。艺术家的创作不应仅局限于社会生活,而应退守内心,回归“集体无意识”,使“自主情结”获得源源不断的动力和形式。这体现了艺术家的二重性,艺术家作为个人与艺术家身份之间的分裂,以及艺术家在现实生活中的人格分裂。

荣格通过艺术家的二重性揭示了现代人的精神危机,试图唤醒深层的“集体无意识”来解决精神困惑和分裂。他认为艺术创作中起作用的不是个人情感,而是超越个体存在的“集体无意识”,艺术家的任务是为更高层次的集体人类发声,为人类发掘源源不断的精神财富。荣格的“集体无意识”理论为艺术家身份赋予了历史意义,同时对现代人的生存现状具有启发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