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寒冷的冬日里,山阳县的山脉虽然落叶凋零,却展现出别样的生机。茶叶产业在这里蓬勃发展,为当地带来了显著的经济收益和扶贫成效。南宽坪镇甘沟村支书乐见奎描述,政府的扶持与金桥茶叶公司的推动下,该地茶叶种植面积达到1万亩,超过75%的农户从中获得收益,黄花岭这片原本生态脆弱的山区如今焕发出生机。
为了实现脱贫和生态保护的双赢,山阳县采取了绿色产业发展策略,将荒山变为“绿色银行”。在精准扶贫的指导下,山阳县委、县政府将茶叶列为脱贫产业之一,依托当地独特的地理优势,大力发展茶园。目前,全县茶园总面积达到15.61万亩,年产量超过1250吨,产值超过3.88亿元,显示出茶叶产业的强劲活力。
政府通过政策扶持,为茶叶产业的发展提供坚实保障。比如,设立专项资金,制定发展规划,实施“4+X”工程,强化了部门联动和产业协作。考核机制的引入,确保政策的执行和产业的推进。这些举措有力推动了茶叶产业的集约化发展,打造出特色产业的品牌。
茶叶产业的效益不仅惠及农户,也带动了村庄的全面发展。漫川关镇万福村支书仰宗青指出,通过政府的指导和支持,茶叶已经成为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山阳县不仅新建茶园,还进行低产茶园改造,持续扩大种植面积,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
茶叶产业的发展还带动了当地旅游的融合,以茶文化为纽带,提升了乡村的旅游吸引力。贫困户通过种植、务工、入股分红等方式,实现了稳定的收入增长,茶叶产业成为脱贫致富的重要引擎。
通过山阳的实践,荒山秃岭在脱贫攻坚中化为金山银山,茶叶产业成为产业增收和精准脱贫的典范。这里的成功经验表明,保护生态与经济发展是可以并行不悖的,为其他地区提供了有益的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