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际法是一种强调语言交际能力作为教学目标的语言教学方法,它认为语言与交际相互依赖,旨在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四项基本技能。交际法的教学过程注重交际化,以功能为导向,将话语作为教学的基本单位。它基于社会语言学、心理学以及乔姆斯基的转换生成语法理论。
任务型语言教学法则是一种以任务为基础的语言学习途径,它延续了交际法的理念,通过完成特定任务来学习语言。任务型教学法的特点在于“在做中学,用中学”,强调实践和应用。其理论基础包括互动理论、社会文化理论、认知理论以及建构主义理论。这种教学方式更注重学生的主动参与和实际操作。
交际法以行为心理学理论为指导,强调行为的可观察性和可测量性。而任务型语言教学法则以认知心理学理论为指导,关注学习者的认知过程和理解能力。交际法注重通过言语交际来达到教学目的,而任务型教学法则更侧重于通过任务的完成来促进语言的学习和发展。
交际法的教学模式包括PPC模式和PPP模式。PPC模式强调呈现、实践和创造三个阶段,旨在通过实际交际来提高语言运用能力。PPP模式则包括呈现、实践和生产三个步骤,通过结构化的方式帮助学生掌握语言规则和运用技巧。这两种模式都强调语言的实际运用,但侧重点有所不同。
任务型语言教学法的主要代表人物包括Willis和Ellis。Willis提出了任务型教学法的基本框架,强调任务的设计和实施过程。Ellis则从理论层面探讨了任务型教学法的原理和实践方法,为这一教学方法提供了坚实的理论支持。
总体而言,交际法和任务型语言教学法各有特色,交际法注重交际过程,而任务型教学法强调任务的完成。这两种方法都强调学生在实际情境中的语言运用能力,但在教学理念、理论基础和实施方式上存在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