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聚咖

合聚咖

荀子思想的现实意义

admin

荀子继承和发展了孔子开创的儒家思想,出现了“至荀卿而儒家壁垒始又一新”的局面,其儒家思想具有了一些新的特点。荀子在人性论主“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建立了新的理论增长点;荀子在天人观上主“制天命而用之”,提高了人的价值,增强了人认识世界的主动性;荀子在政治上主“隆礼”、“重法”,丰富了儒家的政治理论;荀子在治国原则上主“王霸兼采”,深化了治国原则;荀子的正名论,从逻辑上完善了儒家正名学说。

荀子是韩非子和李斯的老师。韩非子和李斯是战国时代法家的集大成者,一个从理论上阐述了法家的观点,一个在实践上运用了法家思想来治理国家。荀子虽然属于儒家,但其思路更接近于墨家与法家,而与孔孟不同。荀子主张人性恶,他所谓的恶其实不过是人的自爱好利、趋乐避苦等非道德本能。非道德并不等于反道德,相反,通过圣人的“化性起伪”,人类被引向礼义社会。“化性起伪”是从非道德的本能走向道德社会的过程,这一过程也就是现在所说的利益博弈过程。法家源于儒家.孔子之后,孟子与荀子同为儒者,但孟子发展了其仁的思想,荀子继承并发展了礼的思想.荀子把礼规格化,以适应社会的需求.并把礼作为一种社会标准,这样一来,法家思想已经起步了.荀子是法家的先迹.其学生李斯,韩非子更是发展了这一学说.综观看来,法家是儒家学说中一部分的极端化.因而,法家不可避免地带有儒家的痕迹.儒家强调三纲五常,君为臣纲;法家认为君王是一切权利的集中,应该区别.二者都为君王的合法性合理性作辩护.大而化之,在历史的漫漫演变中,法家已和儒家融为一体.法家缘起本就是儒家的一部分.墨家是一门显学,其主要特点为兼爱,非攻,急人之难.墨子就曾经游说楚王不攻宋.兼爱,与儒家的仁和非常接近.但墨家后来的演变,是任侠仗义.对当时的统治者既无作用,又有可能成为政府的敌对势力,故而战国诸国并不提倡.其后,墨家日见消亡.而延续下来的表面上看是孔孟之道,实则是外儒内法的荀子学说。

荀子处在战国末期的时代,当时的天下出现了大一统的趋势,荀子根据时代的变化继承和进一步发展了儒家思想,使其更具有现实性。其人性论、天人观、社会政治理论及正名的思想与孔孟相比有了很大的变化,但其精神实质和追求仍是儒家的传统价值理念。荀子丰富和发展了儒家的思想理论,“孟子以后,儒家无杰出之士,至荀卿而儒家壁垒始又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