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网络诈骗是一种利用互联网等通讯工具,编造虚假信息,诱使受害人转账或提供个人信息的犯罪行为。网络诈骗的形式多样,手法不断更新,给人民群众的财产安全和个人隐私带来严重威胁。
我国对网络监管是非常严格的,公安机关、金融监管机构、通讯运营商、互联网企业等都在积极采取各种措施,打击和预防网络诈骗。例如:
公安机关开展“断卡”行动,打击非法开办贩卖电话卡银行卡犯罪,斩断诈骗分子的资金链条;
金融监管机构规范银行账户管理,限制同一人在同一家银行只能开立一个Ⅰ类户,暂停涉案账户的业务往来;
通讯运营商和互联网企业利用大数据技术,对涉诈信息进行检测分析、预警劝阻,及时封停异常账号;
全国人大推进反电信网络诈骗法的立法工作,为打击网络诈骗提供更加坚实的制度保障;
个人信息保护法、数据安全法等重要法律陆续出台,加强对个人信息的保护和监管。
尽管我国对网络监管这么严,但是仍然有诈骗信息进来,这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网络诈骗分子不断翻新诈骗手法套路,利用人工智能、机器学习、大数据挖掘等新技术进行智能化、低成本化、隐蔽化的欺诈;
网络诈骗分子利用境外服务器、代理IP等方式逃避监管和追查;
网络诈骗分子利用社交媒体、电商平台等渠道获取受害人的个人信息,进行精准定向的欺诈;
部分群众缺乏对网络诈骗的认识和防范意识,轻信陌生人的话语,不注意保护自己的个人信息和财产安全。
因此,在打击网络诈骗方面,我们还需要进一步加强源头治理、综合治理、多方合作、技术创新等方面的工作。同时,我们也需要提高自身的防范意识和能力,不轻信陌生电话、短信、邮件等信息,不随意转账或提供个人信息给陌生人,不出租、出卖自己的电话卡、银行卡等账户。如果发现自己被骗或者收到可疑信息,应该及时拨打96110或者110报警,并向警方提供相关证据。此外,我们还可以通过下载“国家反诈中心”APP等软件,学习防范诈骗的知识和技巧,及时接收反诈预警和提示。
希望我的回答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