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支付风险防范措施需综合技术、立法与管理多个方面。首先,技术层面需建立全面的网络安全防护体系,采用防火墙、滤波、加密等技术确保信息流通与操作安全。发展数据库与数据仓库技术,建立大型电子支付数据仓库或决策支持系统,以防范信用风险、市场风险等。金融工程学科的研究、开发与利用亦至关重要。同时,应通过管理与培训手段,防止金融风险的发生。在技术防范上,应用密码技术对资料进行分类,高度机密信息需加密储存与传输,定期更换密钥,并强化密钥管理。通过互联网传递的信息亦需加密处理。
立法建设方面,鉴于电子支付的快速发展及其带来的新问题与矛盾,立法工作相对滞后,难度较大。为防范风险,应建立相关法律规范电子支付参与者的行为,明确业务操作、资金划拨的风险责任,制定电子支付犯罪案件管辖、仲裁规则。同时,须对电子商务安全保密有法律保障,对电脑犯罪、商业与金融机密泄露等进行法律制裁,逐步形成有法律许可、保障与约束的电子支付环境。
电子支付风险管理还涉及管理外部资源、建立健全金融网络内部管理体系与建立应急计划等其他方面。银行应有效管理与监控外部技术厂商,明确双方权利与义务,考虑替代资源。金融网络内部需建立严格的安全保密与管理制度,确保机房工作人员、数据信息与电脑系统运行的管理。建立应急计划,包括资料恢复、业务处理设备、应急人员安排与客户支持措施,定期检测应急设施,确保故障后能有效运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