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文明建设是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石。
1. 控制人口数量
控制人口数量对于中国乃至全球,无论是对当前还是未来,都具有积极影响。
2. 提高人口素质
提升人口素质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核心。
3. 转变生产消费模式
要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必须形成低耗能、低污染的生产消费模式。
4. 转变生活方式
要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必须引导人们形成科学、适度、文明的生活消费方式。
5. 水资源的重要性
水是生命的源泉。人类可利用的淡水资源依赖大气循环产生,但由于可利用的淡水比例很小,我们必须一方面积极开发水资源,另一方面从节约用水做起,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对水量和水质的需求。同时,维护水资源的自然功能,实现经济与水资源保护的同步发展。
6. 发展卫生事业,保障人民健康
人类健康水平是社会发展的重要标志,也是可持续发展的目标。提高和改善健康水平,必须完善综合卫生保健体系,减少环境污染和公害带来的健康风险,控制传染病,减少地方病的危害,特别是保护妇女、儿童、老人等易受害群体。
7. 加强住区建设,改善人类住区
人类住区建设的目的是更好地满足人民基本需求,提高生活质量。要努力建设布局合理、设施完善、工作生活便利、环境优美、居住舒适的住区。
8. 清洁生产
清洁生产是工业可持续发展的方向,它通过控制和预防污染物,减少废物产生,提高资源利用率。
9. 避免资源过度消耗
如果人们无节制消耗自然资源,将会阻碍后代的发展。
10. 消除贫困
消除贫困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基本条件。我们要实施积极的贫困消除政策,帮助贫困地区尽快脱贫,实现共同富裕。
11. 全面开发和保护海洋资源
21世纪是人类全面开发和保护海洋资源的时代,这应是人类的共同行动。
12. 改变现有能源结构
当前世界消耗最多的能源是煤炭、石油、天然气等非可再生能源,这些资源是有限的。因此,我们必须改变能源结构,加强可持续能源的利用。
13. 防止土地荒漠化
我国有长达5000公里的风沙线,受影响的农田达660多万公顷。因此,实施了“三北”防护林工程,这是改善我国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典范。
14. 保护生物多样性
生物多样性是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植物、动物和微生物之间存在复杂的关系。保护生物多样性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任务。
15. 森林资源的保护
森林不仅维持生态平衡,还是生物多样性丰富的生态系统。森林可以调节气候、水源,防止沙尘暴,减少水土流失。
16. 发展科技,改善环境和生活质量
科技发展水平决定了未来世界的发展速度和可持续发展的可能性。
17. 培育生态意识,转变公众观念
可持续发展要求我们树立生态保护、生态补偿、生态创新的意识。公众应形成绿色消费和适度消费的新观念,推动生态友好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
18. 依靠法制实现可持续发展
可持续发展战略需要法律的支撑和实施,通过法律确保战略的执行和调整,同时丰富法律内涵,推动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