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聚咖

合聚咖

我国服务型政府的未来发展趋向是什么

admin

服务意识确立的道德愿望必须有制度的保障。观念转变的背后,需要规章制度的创设。服务型政府,必须是法治型政府。

  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迫切需要政府职能转变适应。昨天,禅城区委区政府举办“城市公共服务与政府转型”论坛,邀请专家学者为禅城实现政府转型建言献策。

  改革开放30年实践,各级政府一直延续传统的管制型政府治理模式。在计划经济条件下,这种体制由政府主导经济、社会的方方面面,取得了巨大成就。然而,在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完善的新时期,基础建设日臻发达,经济社会运作机制确立,政府职能有理由从管理、建设型转为公共服务型。尤其随着市民权利意识的觉醒,以人为本理念深入人心,政府职能转变成为了群众的呼声。

  禅城区作为佛山的中心城区,城市化水平较高,相比我市其他地区,政府职能转型客观上来得更早、更迫切。为了回应市民日益增长的公共需求,禅城区不断制度创新,完善便民服务体系,推进审批制度改革,加强效能建设;在国内首开先河实行交通共同体,在城市公共服务上频频发力,在推动政府转型,打造服务型政府上亮出了积极姿态。

  谋求政府职能转变,究竟何谓服务型政府?服务型政府是公民需求导向型的政府,以提供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为主要目标,将有限的公共资源优先用于公共服务支出。按照十六大报告,“就是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包括加强城乡公共设施建设,发展社会就业、社会保障服务和教育、科技、文化、卫生、体育等公共事业,发布公共信息等,为社会公众生活和参与社会经济、政治、文化活动提供保障和创造条件”。

  服务型政府目标确立后,政府如何成功转型,如何实现从“以政府为中心的重管制模式”向“以满足公民需要为中心的公共服务模式”的华丽转身最为关键。在笔者看来,决策者与普通公务人员的思维方式转变是先导。这种转变,就是“官本位”向“民本位”的观念嬗变,就是管理者向服务者的角色置换。

  然而,服务意识确立的道德愿望必须有制度的保障。观念转变的背后,需要规章制度的创设。服务型政府,必须是法治型政府。禅城区的改革姿态须有建章立制的支撑,有了体制机制创新,也才能规范、长效与可持续性。

  服务型政府的主人是市民,政府提供的公共产品必须以市民的切实利益与需求为出发点。这种需求为导向的政府服务,需要与市民保持良好的沟通渠道与畅通的反馈机制。在服务中,广开言路、广纳民意、积聚民智,应是所有公共决策的必经程序。

  创建服务型政府,并非轻视经济建设;服务也不意味放弃管理。在现阶段,发展仍然是第一要务,只有经济实力壮大,才有足够的财力保障公共支出。服务型政府同样需要管理,只是管理方式要创新,要更加人性化。服务型政府也不是政府跟着社会走,在发展规划、财政预算等方面,政府仍应具有前瞻性与引导性。服务型政府不是政府放权、不管、让位,它需要更高更强的政府执行力。

  服务型政府,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禅城区顺应潮流,加大创建力度,禅城的政府公众形象提升,政府与民间和谐相处,城市的发展水平大幅提高是可以预期的。有理由相信,创建服务型政府,城市会赢得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