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形象是文本中描绘的具体、生动、带有艺术概括性的画面,它是作家审美理想的体现,能够激发读者的审美感受。文学形象具有多种特征,其中最突出的包括具体可感性、艺术概括性和审美属性。
文学形象带来的美感形式多种多样。首先,它可以给读者直接带来美的享受,这是最直观的感受。其次,文学作品通过批判丑恶,也能带给人审美上的愉悦,因为这种批判能够激发人们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再次,同情弱者屈辱丑陋的形象,可以唤醒人们内心深处对美好和善良的追求。最后,通过对社会和人生中丑陋和荒谬本质的揭示,文学作品能够表达出人类对于失去美的痛苦以及对美的渴望,这种深层次的美感体验往往更加深刻。
具体可感性是指文学形象能够让读者在阅读过程中产生强烈的视觉、听觉、触觉等感官上的体验,仿佛自己置身于作品所描述的情境之中。艺术概括性则意味着文学形象并非是对现实生活的简单再现,而是经过作家的艺术加工,具有一定的典型性和代表性。审美理想性则体现在作家通过文学形象表达自己对于美好事物的追求和向往。审美属性是指文学形象能够激发读者的情感共鸣,使读者在欣赏文学作品时产生愉悦、感动、愤怒等不同的情感体验。
文学形象的创作不仅需要作家具备深厚的艺术功底,还需要他们深入生活,观察和理解人性的复杂多面。通过文学形象,作家能够传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同时也能引发读者的思考,使读者在阅读过程中获得心灵的满足和精神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