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中午,趁着儿子睡午觉,听完了第三周的讲座。
这次讲座的内容比上周的讲座要更接地气,先讲述理论,在用具体的事例论证,而且都是选用的统编教材的新课文,让人听来有熟悉的感觉,而且也比较有带入感。
刘老师在讲座里提到小学阅读教学课堂提问存在着教师提问多、提问数量多、思维含量少等问题,而我也似乎也犯了这类的问题。当学生的回答无法达到我的预设时,我就会反复提问,直到学生达到我的期待,导致学生一节课在循环反复的提问和回答中度过,这对于学生思维的提升是没有任何益处的。
刘老师为我们提出了三个阅读教学思辨性设计的策略方法,分别是用好练习中的思辨性问题、多个角度经过设计思辨性问题和让学生在质疑中提炼思辨性问题。这三个方法都特别有指导性,让我更加明确了以后的教学方向,一定要用好统编教材的练习系统,让学生在一次又一次的提问和练习中提升思维品质,获得高阶思维的训练,从而更好地提升语文素养。
这个讲座让我回忆起了《搭建学习支架 落实语文要素》这个讲座,这个讲座里也反复提到了思维的重要性。我们在课堂教学中通过一个又一个的方法,引导学生学习,让学生进行深度学习,而学生在一次又一次的理解中,也提升了自己的思维。
学习,真的是相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