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聚咖

合聚咖

如何利用课程资源培养学生良好习惯

admin

在小学阶段开展思想品德课,是对小学生开展德育教育的主渠道,它是一门典型的育人课程,对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由于思想品德课大多都是情感教育,对于小学生来讲,缺乏基本的兴趣和理解能力,课堂就会显得枯燥而乏味。因此,如何让思想品德教育贴近儿童的生活,反映儿童的需要,培养儿童的行为习惯,是每位思品教师都应解决好的问题。

一、构建绿色课堂,营造活动氛围。

“课堂”作为学生学习的主要场所,是品德课开展活动的重要空间。教室作为教学的主要阵地,在教育中具有无法替代的作用。在我们的教室中,就有许多学生的作品:自己动手制作的开光贴、各式各样的粉笔盒;装点教室的装饰物,很多都是学生自己动手制作的—有树叶贴画,豆贴画等,提倡这些童趣化的教室布置,既美化了教室,同时也锻炼了孩子们的动手能力,提高了他们的审美能力,教育了他们对别人劳动成果的珍惜。抓住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在教室里张贴学生感兴趣的德育画报,并定时更换,这些图文并茂的漫画既给学生以新鲜感,又在无形之中促进了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形成。另外,还可以把课堂搬到绿草如茵的草地上,可以到看得见蓝天、白云、阳光的操场上,可以到热闹非凡的市场中……只要是适合开展活动,能够激发道德情感体验的场所,我们都可以考虑,在安全的前提下为学生打造一个充满童趣的天地,为学生的情感体验提供一个有效的空间保障。

二、多种教学手段并用,激发学生的潜能。

在孩子们的眼睛中,世界是多彩的,课堂是有趣的,知识是需要互动的,他们都有着一颗追求上进的心。利用孩子们追求上进的这种心理,在课堂中开展多种多样的小比赛,如小组比赛,男女生比赛等:在《秋天来了》的儿歌比赛中,孩子们个个聚精会神,认真的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有个别开小差的同学,无需老师多说话,你就会发现有小胳膊在撞他:“赶紧背了,我们组得不了小红花了。”你就会发现又多了一个认真而又严肃的小脸,老师的心中溢满幸福。你就会发现,只读了三四遍,将近十句话的儿歌,在他们的口中已滚瓜烂熟,我惊异于他们学习的速度。方才明白一个道理:“教有千法,贵在得法。”之后我吸取经验,在课堂中大量运用活动,以此来吸引孩子们的注意力。如在《今天我值日》这课中,我就让学生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来展示自己做值日的能力。在每个小组内部,都有不同的分工,有扫地的,有倒垃圾的,有擦桌子的,还有摆放桌椅的。孩子们都很认真,一下一下认真的扫着,桌子挪一点,看一下,在挪一点,他们在精心的完成着自己的任务。针对个别值日做得不够好的同学,有自发的小老师在示范,当然也少不了我的指点与帮助。在学习《我是家里的开心果》时,给孩子们以展示的机会,他们将自己自制的小品搬上了课堂,惟妙惟肖的表演,逗的大家哈哈大笑。作为老师,我绝对相信,因为有了他们,家中会时时充满欢笑。内向的孩子们,看完同伴的表演后,相信会受到启迪。在这样一种轻松的氛围中,相信孩子们都有所收获。在学习《我可爱的家乡》时,我们现场培养了小导游。小姑娘站在讲台前彬彬有礼:“大家好,我是西飞四小迎宾校区的小记者,我叫张枝叶,欢迎大家来到我的家乡-----阎良,阎良是世界上唯一的航空城.。。。。。。”听着小导游精彩的演讲,同学们对自己的家乡有了更多地认识,身为家乡人的自豪感便油然而生。将教育内化与活动中,在潜移默化中学生已经将这种思想上升为自己的品质。给学生一个宽松的氛围,让他们感觉不到老师在教育他们,这样更容易让他们接受老师的想法,从而自觉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三、强化社会实践,培养小学生的思想品德素质

  小学思想品德课的主要目的是让小学生养成良好的道德观念和行为习惯,所以, 最有效的途径当然是让学生离开课堂,步入社会生活,在亲身实践与体验的过程中受到教育,学会生活,学会做人。因此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活动,是十分必要的,可以组织学生帮助孤残老人,让他们在活动中感受到老人的不易,从小培养他们的爱心与孝心,让他们多一点对生活的体验,多一点对社会的责任。还可以组织学生对生活环境进行清理打扫,让他们通过自己的劳动,体会到劳动的艰辛,劳动的快乐,促使学生在活动中逐渐形成良好的道德观念和行为习惯;还可以组织学生扫烈士墓,听英雄事迹,以此来培养学生为国争光,报效祖国的爱国。

我国当代教育家叶圣陶曾明确提出:“什么是教育?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的学行为习惯。”既然学习习惯的养成问题如此重要,那么,身为思品老师就应在课堂上认真组织教学,寻找适合学生情感形成的各种途径,在生活中、在细节中逐步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