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世纪90年代末,中央大力推动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我国高校现代后勤保障体系逐步建立。这一改革从根本上扭转了高校办社会的局面,使大学领导能够集中精力于教学和科研,推动了高校回归本位。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成绩显著,建立了以“政府履行职责、市场提供服务、学校自主选择、行业规范自律、部门依法监管”为核心要点的现代后勤保障体系,实现了政府职能的转变,理顺了政府和学校的关系。改革使高校建立新型大学体系,降低了办学成本,构建了后勤新机制,解放了后勤生产力。
改革的成功案例如苏州大学,通过成立后勤集团和教服集团,实现了较为彻底的后勤社会化改革。在后勤社会化改革下,校园后勤服务供应商提供优质高效的后勤保障,使苏州大学集中精力进行高水平大学的建设。改革也降低了办学成本,如苏州的西交利物浦大学,通过引入社会知名后勤服务企业,构建了精简高效的组织结构。同时,改革构建了新的大学后勤保障系统,包括一流监管部门和一流服务组织,焕发了后勤运行的活力。
然而,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也面临一些问题,如部分学校因循守旧,没有推进后勤社会化改革;市场竞争秩序失衡,部分企业采取不良手段;政策执行存在偏差。这些问题需要解决,以确保改革的顺利进行。
新时代高校后勤应紧紧抓住“高质量”发展,导入现代后勤理念,推进绿色后勤建设,应用智慧后勤系统,建立服务标准,建构后勤管理哲学。高校后勤应以国际一流为目标,实现现代化建设。通过智慧校园建设、绿色建筑、标准化服务、全面管理哲学等措施,提升后勤服务质量和管理水平,为师生提供更加优质的后勤保障,推动高校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