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创设良好的情景,激发学生的自主探究的欲望
我认为:作为教师,就是要最大限度地激发出学生的这种求知欲望,使学生主动去探索遇到的问题,发现其中的奥秘,体验成功的快乐。所以,我们必须为他们创造这种条件,从他们感兴趣的,熟悉的问题入手,尽可能调动每一个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
良好的情景,是思维生长的土壤,而要设置适宜的情景,必须了解学生的知识基础和能力起点,对学生的思想也应有全面的了解,这样才能设置出一个合理的情景。心理学研究表明:兴趣是一种带有情感色彩的认识倾向,是推动人门去认识事物、探索真理的一种重要动机。在学习过程中,兴趣是最活跃的因素之一,也是激发学生主动求知,引发学生乐学的内驱力。所以,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认识规律和心理特点,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励学生大胆探索,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
例如:我在教学“平移和旋转”时,从学生熟悉的游乐园运动项目引入新课,激发了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学习数学的兴趣,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我在教学“乘法分配率”时,新课导入设计乘法分配律口算题,组织学生比赛计算两组算式,一组算得快,一组算的慢,计算结果相同,激起学生质疑,调动学生积极主动的探究新知识。设计比赛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2、巧妙设置教学问题,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里,这种需要特别强烈。问题是思维的动力和方向,是教学的核心,教学过程就是不断地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因此,教学能否顺利进行,并达到理想的效果,取决于教师能否提出或引导学生提出有利于学生展开思维的问题。
我认为合理的数学问题必须符合下列条件。首先,合理的问题要有明确的目的性,即要有清晰的方向性,必须紧紧地围绕着教学目标提出,每一个问题的提出,都要有利于学生解决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其次,问题的难易要适中。问题不宜太难或太易,要有梯度。太难,学生想不出来,会打击学生的自信心,太易,则没有思考的价值。应使学生觉得问题既是自己能力所能解决的,又有一定的挑战性,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自主探究的兴趣。并能够通过自己的努力体会到成功的喜悦。最后,问题要有启发性。提出的问题关键是能否点燃学生智慧的火花,问题提得再多,没有深入思考的价值,没有触及本质,也达不到理想的效果。因此,设置的问题一定要能够引导学生的思维向正确的方向发展,最终解决本质的问题。
例如:我在教学“三角形的面积”时,提出这样的问题:“咱们能不能像推导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那样,通过剪拼把它转化成我们已学过的图形来研究呢?”就是这样的一个问题,很自然地推波助澜的将学生推向一个探求新知的舞台。学生的思维一下子打开了闸门,从而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动机。正是因为抓准了每个问题的切入点,才有了学生独立思考、充分活动、体验成功的过程。
3、创建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为学生营造轻松活泼的课堂气氛
融洽的师生关系是学生自主学习的重要条件,只有给学生营造一个轻松的课堂环境,才能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以往的老师唱主角,少数学生是配角,大多数学生是观众的教学模式严重地限制了学生的思维的发展,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尊重学生的人格,平等、宽容地对待每一个学生,使学生在课堂活动中与教师一起参与到学习中来,做学习的主人。
我认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多用激励性的语言。成功的教育也是一种情感的升华。教学,既是知识技能的传授,又是师生情感交流的过程“亲其师,而信其道”,因此,作为教师不仅要有渊博的专业知识,而且还应具备高超的理解力。很难想象一个对学生冷漠粗暴与学生关系紧张的化学教师的课,能使学生有主动学习的欲望是学生在心理感受到老师对他的关注,因为学生时期的自我评价能力较低,一般都以教师的评价衡量自己在群体中的地位,所以教师对他们的语言评价会对学生的心理产生很重要的影响。因此,教师应对学生的正确行为给予及时的鼓励与肯定,激励他们继续努力。
例如:我在课堂上,总是用亲切的语言开展教学工作,能在较短的时间内,消除学生对老师的心理戒备。我班里有一个叫张雪艳的学生,她成绩不太好,上数学课总是不举手发言,我经常把一些容易的题目交给她回答,每当她回答问题时我总是向她投向鼓励的眼光,告诉她:“老师相信你能行”。当她回答错了,我会对她说:“没关系,老师相信你下次肯定会改正过来。”当她回答对了,我会对她说:“你真棒。”渐渐的她举手的次数多了,回答问题的声音洪亮了很多,仿佛整个人都变得开朗了。
综上所述,在课堂活动中必须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这既是新课标的基本要求,也是当前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之一。目前,我们需要做的还有很多。只有我们信任每个学生的主体能力,坚持尽自己最大的努力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为学生自主探究拓展空间,营造轻松活泼的氛围,才能使每个学生都发挥出他的潜能。
以上是自己在以学生为主体设计课堂教改的点滴尝试,还需不断探索和完善。作为一名青年教师,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会不断学习,不断总结,注重提高自身修养,更快的在教学路上不断成长、成熟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