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课和评课对于提升教师的专业化水平至关重要,尤其是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在周潭中学数学组,我们通过组织校内公开课和录像课来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这些活动旨在通过集体和个体的评课,发现课堂教学中的亮点,反思和改进自己的教学设计与实施,从而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我们的评课标准包括多个方面:教学目标、教材选择、教学过程、教学手段等。
首先,教学目标应当依据《中小学数学课程标准》制定,体现三维目标的整体联系,具体描述学生通过数学课堂教学在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数学能力、数学思维等方面的发展要求。此外,教学目标应符合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心理特征,具备数学特点并符合实际水平。
其次,在教材选择上,要与教学目标保持一致性,重视基础与创新、知识与应用、教学和因材施教的反映。选择教材时,要注重建立新知识与已有知识的实质性联系,保持知识的连贯性和思想方法的一致性。同时,要计划性地复现和纠正易错、易混淆的数学概念或问题,使知识螺旋式巩固和提高。
在教学过程中,应正确处理教与学的关系,提供适当的背景材料,创设情境,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同时,要关注反馈与调节、归纳与小结等环节,确保学生在思维最近发展区内提出问题系列,激发学习兴趣,启发思考,提高数学思维的参与度。
教学手段方面,应注重现代教学手段的运用,如图表、模型、投影、录像、计算机等,利用计算机辅助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积极性和主动性,有利于教学开放性和学生发展。几何画板等工具可以形象再现数学思维过程,辅助教学效果显著。
评课的形式可以是选择性评课或研讨性评课,教学方法应适应学生的认知能力和心理水平,体现发展性。同时,教师的专业素养包括数学素养和教学素养,需要准确把握数学概念、原理,正确理解数学思想方法和本质,避免科学性错误、知识性纰漏和常识性差错。
评课时,还需关注教师的语言、板书、观察、聆听和教态等方面,确保教学内容反映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本质、地位,与相关知识之间逻辑关系清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通过全体数学组老师的共同努力,近年来我们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面临挑战。教师们在实践中不断反思,深入思考和探索课改问题,提升理论水平。评课活动虽已普及,但校级研讨课的水平仍有待提高。未来,我们将更好地发挥师徒、年段备课组、教研中心组的作用,确保每一节校级研讨课的水平,进而提升教师的业务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