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图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8世纪末,英国地质学家威廉·史密斯的开创性工作。他在1794年的英格兰旅行中,观察到南英格兰地层的有序性,并决定绘制全英格兰的地质图。通过实地考察和资料收集,他大约在1801年完成了英格兰和威尔士的基础地质图,以地层化石作为标准化石,对比各地层的差异。
随着地质学的进步,1878年的国际地质学会议上,地质图的重要性被正式讨论,1881年采纳了俄国A.II.卡尔宾斯基提出的图例,形成了今天的国际通用系统。现代地质图不再局限于基础性,还包括了如第四纪地质图、大地构造图、岩相图等专业领域,如美国1:750万环境工程地质图和日本1:20万基岩地质图等。
地质图的编制依赖实测数据和标准化制图规范。地层分类、年代表示、岩体颜色代码等通常遵循国际标准。随着需求的增长,地质图越发专业化,种类丰富,如水文地质图、工程地质图等。中国的地质图发展同样显著,如邝荣光1905年的《直隶地质图》和20世纪20年代的1:100万地质图,为国家地理研究提供了基础。至1982年,中国已经完成了大量的地质图编纂,覆盖了广泛的地域,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图集》等系列图集的出版,展示了中国地质工作的成果。
扩展资料
地质图是将沉积岩层、火成岩体、地质构造等的形成时代和相关等各种地质体、地质现象,用一定图例表示在某种比例尺地形图上的一种图件。是表示地壳表层岩相、岩性、地层年代、地质构造、岩浆活动、矿产分布等的地图的总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