伦敦。
世界著名的格林尼治天文台建于1675年。当时,英国的航海事业发展很快。为了解决在海上测定经度的需要,英国当局决定在伦敦东南郊距市中心约20多千米,泰晤士河畔的皇家格林尼治花园中建立天文台。1835年以后,格林尼治天文台在杰出的天文学家埃里的领导下,得到扩充并更新了设备。他首创利用“子午环”测定格林尼治平太阳时。该台成为当时世界上测时手段较先进的天文台。格林尼治天文台,全名为格林尼治皇家天文台(英语:RoyalObservatoryGreenwich),是1675年由时任英国国王查理二世在伦敦格林尼治建造的综合性天文台。该天文台建立的最初目的是用于航海,其主要贡献在于实用天文学,包括导航、计时、确定恒星位置等。1766年,格林尼治天文台开始发表航海年鉴,将格林尼治的经度确立为时间计算的基线。随着航海年鉴的流行,1884年,格林尼治子午线被作为地球的本初子午线(0°经度)和国际时区的起点。为了更好地观测天空,1948年至1957年间,格林尼治天文台逐渐从格林尼治搬到苏塞克斯的赫斯特蒙苏,并于1990年迁至剑桥大学的英国皇家天文研究所。1997年,英国粒子物理和天文学研究委员会宣布,因削减成本,格林尼治天文台于1998年10月关闭。天文台的设备,包括位于加那利群岛拉帕尔马岛的威廉·赫歇尔望远镜和其他仪器,并入总部设在爱丁堡的英国天文技术中心的皇家天文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