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行病学(epidemiology): 是研究人群中疾病和健康状态的分布及其影响因素,并研究如何防治疾病及促进健康的策略与措施的科学。
第二章疾病的分布
疾病分布:指疾病在不同人群(人间)、不同地区(空间)、不同时间(时间)中的发生频率与分布现象,是流行病学研究的起点和基础。
比(ratio):也称相对比,是表示两个数相除所得的值,来说明两者的相对水平
构成比(proportion):说明某一事物内部各组成部分所占的比重或分布
率(rate):是表示在一定的条件下某现象实际发生的例数与可能发生该现象的总例数之比,来说明单位时间内某现象发生的频率或强度。
发病指标
1)发病率(incidence rate):是指一定时期内特定人群中某病新病例出现的频率。用途:用来描述疾病的分布,探讨发病因素,提出病因假设和评价仿制措施的效果
2)罹患率(attack rate):测量新发病例的频率指标。与发病率的相同之处是分子都是新发病例数,不同之处是罹患率用于衡量小范围、短时间新发病例的频率。
3)患病率(prevalence rate):是指在特定时间内一定人群中某病新旧病例数所占的比例。患病率=发病率*病程。
4)感染率(infection rate):指在某个时间受检查的人群样本中某病现有感染的人数所占的比率。
5)病残率(disability rate):指某一人群中,在一定期间内病残人群在人群中的发生频率。
死亡指标
1)死亡率(mortality rate):是指某人群在一定期间内死于所有原因的人数在该人群中所占的比例。是测量人群死亡危险最常用的指标。
2)病死率(fatality rate):表示一定时期内患某病的全部病人中因该病而死亡的比例。多用于病程短的急性病。
3)生存率(survival rate):是指患某种病的人经n年的随访,到随访结束时仍存活的病例数占观察病例的比例。常用于评价某些慢性病的远期疗效。
4)死亡专率:按不同病种、性别、年龄、职业等特征分别加以计算出的死亡率
疾病的流行强度
1) 散发(sporadic)是指某病在某地区人群中呈历年的一般发病率水平,病例在人群中散在发生或零星出现,病例之间无明显联系。用于描述较大范围人群的某病流行强度。
2)爆发(outbreak)是指一个局部地区或集体单位的人群中,短时间内突然发生许多临床症状相似的病人。
3)流行(epidemic)是指某地区、某病在某时间的发病率显著超过该病历年的散发发病率水平。
地区聚集性:某地区患病或死亡频率明显高于周围地区的情况
地方性疾病:在一个地方或一个人群中相对稳定且经常发生,无需自外地输入的疾病
移民流行病学(migrant epidemiology):是通过比较移民人群、移居地当地人群和原居住地人群的某病发病率或死亡率差异,分析该病的发生与遗传因素或环境因素作用的大小。
第四章描述性研究
描述性研究(descriptive study)是指利用已有的资料或专门调查的资料,包括实验室检查结果,按不同时间、地点或人群(三间分布)的特征进行分组,把疾病或健康状况的分布情况真实地描述出来的方法。
现况调查(prevalence survey)又称横断面研究,是在特定时点或时期内,对一个特定人群疾病或健康状况及有关因素进行的调查研究,以描述其分布与相关因素的关联的描述性流行病学调查方法
1)普查(census):是指为了解某病的患病率或健康状况,于特定时间内对特定范围内的全部观察对象进行调查或检查。2)抽样调查(sampling survey)是指从研究所确定的全部观察对象(总体)中抽取一定数量的观察对象组成样本进行调查分析,根据样本信息推断总体特征的一种调查方法。
单纯随机抽样(简单随机抽样):最简单、最基本的抽样方法。先将所有观察对象逐一编号,然后采用随机数字表或抽签等方式选取一定数量的观察对象组成样本。
系统抽样(机械抽样):先将全部观察对象按一定顺序分成n个相同的部分然后从第一部分随机选第k号观察对象,并以此以相等的间距,从以后的各部分中抽取一个观察单位组成样本。即按照一定得顺序机械地每隔若干单位抽取一个单位的抽样方法。
分层抽样:将总体单位按某种特征分为若干次级(层),然后从每一层内单纯随机抽样组成一个样本。
整群抽样:将总体分成若干群组,抽取其中部分群组作为观察单位组成样本
多阶段抽样(多级抽样):将抽样过程分阶段进行,每个阶段使用的抽样方法往往不同,即将以上抽样方法结合使用,在大型流行病学调查中常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