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聚咖

合聚咖

古典经济学家的工资决定理论工资决定理论涉及的其他理论

admin

法国资产阶级古典经济学家杜尔阁提出了工资生存理论,认为在工业社会中,工人的工资必然维持在能够维持生计的水平。杜尔阁认为,工资的高低受双方协议的结果和市场竞争的影响。由于劳动力的供应量庞大,购买者可以优先选择价格最低的工人。因此,工人们在竞争中被迫降低价格,使工资只限于维持生活所必需的生活资料的水平。杜尔阁指出,一旦工资高于维持生存水平,人口增长和劳动力供给会增加,导致工资下降;反之,工资低于维持生存水平,人口减少和劳动力供给下降,工资则会回升到维持生存的水平。他的工资理论在当时被认为是最佳的理论。

英国古典经济学家大卫·李嘉图在其工资生存理论中,提出了工资决定于维持工人及其家属生计所需的生活资料的价值。他指出,工资是工人出卖劳动的报酬,劳动像其他商品一样有自然价格和市场价格。劳动的自然价格是使劳动者维持生活、不增不减地延续其后裔所需的价格。劳动的自然价格取决于劳动者维持自身与家庭所需的食物、必需品和享用品的价格。食物和必需品涨价,劳动的自然价格也上涨;反之,劳动的自然价格下跌。劳动的市场价格随劳动的供求变动,但一般倾向于自然价格。李嘉图认为,劳动的自然价格相当于平均工资,相当于劳动力的价值。劳动的自然价格会随不同国家、不同时期、不同的气候和风俗习惯而不同,因此各国、各地区会有各自的工资水平。工资的多少、差异还取决于社会改良和劳动生产力的状况。

19世纪20至70年代,工资基金学说在英国十分流行。这一理论认为,由必要生活资料构成的工资基金是一个固定的量,这个量一方面从物质上限制工人在社会产品中占有的份额,另一方面又必定全都花费在购买劳动力上。工资基金学说的思想可以追溯到古典经济学派,亚当·斯密、李嘉图等人经常将社会资本视为固定作用程度的固定量。李嘉图更是将全部流动资本认为垫支在工资上。后继者断言工资基金是一个固定的量,是全部工人工资的总和。詹姆斯·穆勒指出,工资决定于人口与资本的比例,假设其他条件不变,如果资本与人口的比例不变,工资亦不变;如果资本对人口的比例加大,工资即上涨;如果人口对资本的比例加大,工资即下降。工资基金表现为一个固定量,工资的高低取决于工人人数的多寡。纳索·威廉·西尼尔在他的《政治经济学大纲》中表达了与詹姆斯·穆勒大体相同的观点,认为决定工人工资率的依然是劳动基金与劳动者人口的比率。

约翰·斯图亚特·穆勒在其《政治经济学原理》中继承了其父詹姆斯·穆勒的观点,认为工人的工资决定于劳动的供给与需求,工资基金代表对劳动的需求,工资的高低取决于劳动供给的多少,即取决于劳动人口与资本的比例。

扩展资料

古典经济学派在工资决定方面一直认为,工资是劳动力价格的体现,它必须等于维持这种劳动力所需的生活资料的价值。最早对劳动力价值进行论述的是英国经济学家威廉·配第。他指出,工资是维持工人生活所必须的生活资料的价值。此后,亚当·斯密,大卫·李嘉图等人在这基础上做了进一步的阐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