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山,华夏名山之首,其峻峭险峻、壮丽雄伟,自古便吸引着无数文人墨客前来赞颂。杜甫的《望岳》中,有“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豪迈,描绘出泰山之巅,俯瞰群山的壮丽景象。诗中又以“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展现泰山绵延不绝的青色,勾勒出一幅辽阔的山河画卷。
范仲淹的《苏幕遮·怀旧》则以“山映斜阳天接水”,描绘出泰山与夕阳、碧水相映成趣的美丽画面,赋予泰山以时间的流转与自然的和谐。许浑的《金陵怀古》中,“英雄一去豪华尽,惟有青山似洛中”,用青山比喻泰山,寄寓了对历史变迁与自然永恒的深刻思考。
贾鲁的《登泰山》以“扶摇九万里,未可诬齐谐”,赞美泰山的高耸入云,象征着人的志向与追求的无尽拓展。李白的《游泰山》中,“四月上泰山,石屏御道开”,生动描绘了春日登泰山的壮观景象,展示了自然之美与游历之乐的完美结合。
黄庭坚的《醉蓬莱》以“对朝云叆叇,暮雨霏微,乱峰相倚”,捕捉了泰山在朝霞暮雨中变幻莫测的景象,体现出泰山的神秘与多姿。张元干的《贺新郎·送胡邦衡待制赴新州》中,“万里江山知何处”,表达了对泰山广阔无垠的感慨,以及对祖国山河的深情。
元好问的《登岱》以“泰山天壤间,屹如郁萧台”,概括了泰山在天地间的巍峨形象,象征着泰山的崇高与不朽。这些诗句,不仅赞美了泰山的自然景观,更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内涵和哲理思考,使得泰山成为了一座充满诗意与智慧的山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