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物理层:物理层负责提供传输数据的物理媒体,包括各种物理连网媒介。常见的物理层协议有RS-232、V.35、RJ-45和FDDI。
2、数据链路层:数据链路层主要负责控制网络层与物理层之间的通信。常见的数据链路层协议包括IEEE 802.3/.2和ATM。
3、网络层:网络层的主要功能是实现网络地址到物理地址的翻译,并负责数据包的路由选择和转发。常见的网络层协议有IP和ICMP。
4、传输层:传输层负责将上层数据分割成合适的数据段,并提供端到端的传输服务,确保数据的完整性和可靠性。常见的传输层协议包括TCP、UDP和RTP。
5、会话层:会话层负责管理主机之间的会话进程,协调不同主机之间的通信。常见的会话层协议有RPC、SQL和NFS。
6、表示层:表示层充当应用程序和网络之间的翻译官,负责数据的格式化和加密。常见的表示层协议有JPEG、ASCII、GIF和DES。
7、应用层:应用层为操作系统或网络应用程序提供访问网络服务的接口。常见的应用层协议包括FTP等。
OSI参考模型是由国际标准化组织在20世纪80年代早期提出的开放系统互连模型,它定义了一个由七层协议组成的结构,旨在实现全球范围内计算机的开放式通信。在利用OSI模型构建融媒体平台网络时,相关方需识别潜在的安全威胁,并采取适当的网络安全策略以确保平台的稳定和安全运行,同时为媒体资源的共享提供可靠的技术支持。OSI参考模型中的每一层都代表了一个特定的通信功能,涵盖了从物理硬件到高级应用的整个范围,使得不同类型的设备和系统能够相互通信和交换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