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中国企业在经营中诚信缺失的现象
在中国,一些企业在经营过程中确实存在着诚信缺失的问题。这种现象并非中国独有,全球范围内的企业都可能面临诚信考验。例如,墨西哥危机和美国安然公司的破产,都揭示了企业诚信的普遍问题。然而,关键在于社会和企业如何看待并应对这种行为。由于中国市场经济起步较晚,法治环境尚不成熟,宏观调控和市场主导力量不足,导致社会整体诚信危机。我们周围充斥着各种欺诈、伪造、假冒伪劣产品,这些行为像毒瘤一样危害社会健康,阻碍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福建毒瓜子、河南毒大米等事件,以及股市丑闻,都是诚信缺失的例证。
二、中国企业诚信缺失的原因
1. 企业产权不明确:在中国,一些企业的产权不够明晰,产权制度建设滞后,导致企业缺乏真正的所有者地位。要成为诚信经营的真正载体,企业必须是真正的所有者,拥有控制权和支配权。如果企业不是真正的所有者,无法建立诚信经营机制。
2. 信息不对称:诚信具有很强的外部性。当大部分企业讲诚信时,少数不讲诚信的企业会受到严厉惩罚。但当大部分企业不诚信,只有少数讲诚信时,讲诚信的企业可能会单方面受损。特别是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单个企业坚持诚信可能被视为风险。
3. 惩罚力度不足:目前,中国尚未建立统一的健全诚信制度体系。尽管有相关法律、法规,但在执行力度上仍有欠缺。对于假冒伪劣产品的生产者和销售者,主要以罚为主,且罚没并未使他们倾家荡产。
三、中国企业诚信重建的必要性
中国企业的诚信缺失问题已引起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关注。去年“两会”期间,政府工作报告强调了“诚信为本,操守为重”。中国企业与国际知名企业的差距,不仅仅是规模,更重要的是诚信。要缩小这一差距,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中国已加入世贸组织,必须拥有诚信,否则可能被逐出世贸组织。要重建企业诚信,必须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努力。政府要规范市场经济秩序,为企业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并强化诚信教育,健全诚信评估体系和约束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