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充满了隐喻.借乐府古题抒发情志,本来就有慷慨悲歌的韵味,加之诗人对自己政治追求的含蓄表达和形象描述,使诗意更加扑朔迷离.李白少有大志,以管仲、晏婴等名相自期,想辅佐帝王,成就伟业,“使寰区大定,海县清一”.退而求其次,也要像他的乡人司马相如、扬雄那样,以一篇辞赋文章一鸣惊人,为天子所用.他二十四岁离开蜀地,“仗剑去国,辞亲远游”,漂泊大半生,直到四十二岁才奉诏供奉翰林,两年后又不容于朝,被迫出京.推敲诗意,这首诗当是李白入长安求仕无路时的作品,所以既作激愤之语,亦存有“长风破浪”之志.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