污水处理厂出水总氮超标原因分析:
1. 内、外回流比不合适:生物反硝化系统的回流比通常较单纯生物硝化系统小,因为进入缺氧区的污水中氮含量已经较低,二沉池中的NO3--N浓度相对不高。这降低了二沉池因反硝化导致污泥上浮的风险,并允许降低回流比,以延长污水在曝气池内的停留时间。对于运行良好的污水处理厂,外回流比可以控制在50%以下,而内回流比一般保持在300~500%之间。
2. 反硝化系统污泥沉速快:反硝化系统的污泥沉速较快,这允许在保持要求的回流污泥浓度的同时,降低回流比,从而增加污水在曝气池内的停留时间。
3. 缺氧区溶解氧过高:对于反硝化过程,理想的缺氧环境是DO尽量低,最好是零,以便反硝化细菌能全力进行反硝化,提高脱氮效率。然而,实际操作中,很难将缺氧区的DO控制在0.5mg/L以下,这影响了生物反硝化的效率。
4. 温度调控不当:反硝化细菌的活性受温度影响,最适宜的温度范围是30~35℃,而当温度低于15℃时,反硝化速率会显著降低,至5℃时则几乎停止。冬季为了保证脱氮效果,可能需要增加污泥浓度或投运池数。
5. BOD5/TKN比值不当:反硝化细菌在分解有机物的过程中进行反硝化脱氮,因此进入缺氧区的污水必须含有充足的有机物。如果进水BOD5低于设计值,而氮指标高于设计值,将导致进水碳源不足,影响反硝化效率。
6. 污泥负荷与污泥龄管理:为了实现高效的脱氮,脱氮系统应采用低负荷或超低负荷运行,并保持较高的污泥龄。
7. pH值影响:反硝化细菌对pH值的适应范围较宽,但在pH 6.5~8.0的范围内能保持最佳活性。pH值的变化会影响反硝化效率。
综上所述,污水处理厂出水总氮超标的原因涉及回流比、污泥沉速、溶解氧水平、温度控制、有机物供应、污泥负荷和pH值等多个方面。针对这些问题,可以通过调整回流比、优化污泥管理、控制缺氧区溶解氧、改善温度条件、调整进水BOD5/TKN比值、优化污泥负荷和污泥龄以及维持适宜的pH值等方法来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