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虚实结合是古诗词中一种重要的艺术手法。其中,“实”指可以通过感官具体感知到的部分,而“虚”则是指存在于人们思想意识中的部分。
2. 在诗词创作中,具体表现为详细为实,简略为虚;具体为实,抽象为虚;有据为实,假托为虚;有行为实,徒言为虚。而对象上,景为实,情为虚;眼见为实,想象为虚;有者为实,无者为虚;显者为实,隐者为虚;当前为实,过去和将来为虚;已知为实,未知为虚等等。
3. 虚实结合能够丰富诗的意象,开拓诗的意境,为读者提供广阔的审美空间,增强人们的审美情趣,让人获得超然的审美享受。
4. 隐喻型虚实结合是通过表象情形与实际表达的客观事实之间的隐喻关系来实现。例如,朱庆馀的《近试上张水部》就是以新妇自比,以新郎比张籍,以公婆比主考官,借以征求张籍的意见。
5. 悔携触点型虚实结合是以诗人创作所处时间、地点的眼前实景为触点,或留下空白让读者想象,或构思诗人所想地点对方的情景,以虚景而传实情。如杜甫的《月夜》,借助想象,抒写妻子对自己的思念,也写出自己对妻子的思念。
6. 对比型虚实结合是通过诗人自己所处时间、地点的情形与想象自己过去曾是或未来会出现某种情形的对比来实现。如李商隐的《夜雨寄北》,设想来日重逢谈心的欢悦,反衬今夜的孤寂。
7. 延续型虚实结合是诗歌部分地写出诗人眼前客观实景,而留有余地,让读者去想象那些空白处的诗人要表达言外之意的场景或情形。如李白的《望庐山瀑布》,前两句描绘了庐山瀑布的奇伟景象,后两句用夸张的比喻和浪漫的想象,进一步描绘瀑布的形象和气势。
8. 杂糅型虚实结合在一句诗中,以虚为实,以实为虚,虚中有实,实中有虚。如林逋的《山园小梅》,颔联则是进入到对梅花具体形象的描绘:“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这种虚与实关系融合得极为微妙而富意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