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是温度必须达到熔点,二是必须持续加热,二者缺一不可。
熔点的意思:
物质的熔点,即在一定压力下,纯物质的固态和液态呈平衡时的温度,也就是说在该压力和熔点温度下,纯物质呈固态的化学势和呈液态的化学势相等,而对于分散度极大的纯物质固态体系(纳米体系)来说,表面部分不能忽视,其化学势则不仅是温度和压力的函数,而且还与固体颗粒的粒径有关,属于热力学一级相变过程。
吸热的介绍:
吸热,是指物体本身的温度升高,吸收外界的热量,外界温度降低。在地球重力场中,物质由液态固态变为气态,体积膨胀,部分物质或得更高的势能,在这个过程中就必须从周围获取能量,内能增加。
如果没有在重力场中,物质由液态固态变为气态,内能不增加,所以不吸热。也就是说物质状态变化的吸热现象只会发生在重力场中。
熔化的定义:
熔化是通过对物质加热,使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的一种变化过程。熔化需要吸收热量,是吸热过程。晶体有一定的熔化温度,叫做熔点,在标准大气压下,与其凝固点相等。晶体吸热温度上升,达到熔点时开始熔化,此时温度不变。晶体完全熔化成液体后,温度继续上升。熔化过程中晶体是固、液共存状态。
非晶体没有一定的熔化温度。非晶体熔化过程与晶体相似,只不过温度持续上升,需要持续吸热。熔点是晶体的特性之一,不同的晶体熔点是不同的。凝固是熔化的逆过程。实验表明,无论是晶体还是非晶体,在凝固时都要向外放热。
晶体在凝固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这个温度叫晶体的凝固点(solidifying)。同一晶体的凝固点与熔点相同。非晶体没有凝固点和熔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