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密原是蜀汉后主刘禅的郎官(官职不详)。公元263年,司马昭灭蜀汉,李密成了亡国之臣。仕途已失,便在家供养祖母刘氏。公元265年,晋武帝请李密出来做官,先拜郎中,后又拜洗马(即太子侍从官)。晋武帝为什么要这样重用李密呢?第一,为了收拢民心,对亡国之臣实行怀柔政策,以示宽厚。第二,李密当时以孝闻名于世,晋武帝承继汉代以来以孝治天下的策略,实行孝道,维持秩序。 李密为什么“辞不就职”呢?第一,李密确实要供养祖母。第二,李密是蜀汉旧臣,怀旧,对晋不太服气;况且他还认为刘禅是一个“可以齐桓”的人物(真是猫眼看狗高!)。第三,伴君如伴虎,做官如履薄冰;皇帝高兴时,臣为君之心腹,不高兴时,为君之草芥。李密对晋武帝不甚了解,盲目做官,安知祸福? 李密不想马上出来做官,而晋武帝却催逼得很紧。“诏书切峻,责臣逋慢;郡县逼迫,催臣上道;州司临门,急于星火。”轻慢皇帝,违抗皇命是要杀头的。连不当官的权利都没有,真要命!为了摆脱这个困境,达到不出来做官的目的,李密就在“孝”上大做文章,把自己的行为纳入晋武帝的价值观中去。又说自己“少仕伪朝,历职郎署,本图宦达,不矜名节。今臣亡国贱俘,至微至陋。”打消晋武帝对自己还忠于旧朝的怀疑。忠孝不能两全,那就先尽孝,再尽忠:“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报刘之日短也。”就让晋武帝没话可说了。忠,不是忠于职责,更不是忠于百姓利益,而是忠于那个或暴虐或昏聩的帝王! 《陈情表》孝情浓郁,进退狼狈而产生的恐惧之情也溢于言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