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十八大后把建设生态文明社会提高到一个更加重要的位置,环境保护工作作为国家的基本国策其重要性日渐突显,党和国家更加意识到要想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必须坚持科学发展观、循环经济理念、使经济、社会、环境协调发展才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改善民生,实现强国梦、中国梦的必由之路。
环境保护的发展历程与国情、经济水平、国民素质、执政方针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他们之间既是相互制约又是相互促进的关系。在国力不足和满目疮痍的年代(50--70)以发展经济为主线,其他的要让位于经济建设。到了80年代中后期,随着国力的增强,片面发展经济而忽视环境保护造成的后果逐渐的显现出来。相应的国家出台和制定了环境保护法律法规以及环境影响评价制度。这在国家发展进程中是个转折点也是实现经济、环保、或者说是经济建设与文明建设两手抓的过渡措施。
要从以前的先污染后治理做到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转变,中国不能再走西方国家的老路,尤其是中国的现实国情,人口多、人均资源占有率低、国民环保意识差,如果再片面的追求经济发展而忽略环境保护面临的后果就是资源枯竭、生态恶化、公众的生存环境恶劣、前几十年经济发展的成果会逐渐被后期的环境负面影响而抵消甚至是退化,子孙后代的生存空间也将更小。
既然已经意识到环保工作的重要性,那么就需要在国家层面和地方层面、公众层面加强环保工作:
1.加强环保立法,严格执法。
2.完善政府职能,加强监管,加强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
3.认真落实环境影响评价制度。
4.对污染重,工艺落后、产能低下的企业采取关停并转措施。
5.提高企业清洁生产水平。
6.严格控制高耗能、高物耗项目的上马和规模控制。
7.污染物排放达标及总量控制。
8.采取区域削减、排污交易、节能降耗措施。
对大气、水环境、噪声、固废、生态、环境风险等于公众生活息息相关的环境要素和影响因子采取从源头上控制,传播途径上阻断、受体上保护的措施。
此外,要加强环保队伍建设,进行环保部门执法队伍垂直化管理与政府部门脱离制度的探索,避免在环保执法中不必要的制约个干扰,能够做到严格执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