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志愿填报中,“零志愿”是指全市范围内(除学校所在区县)的部分实验性示范性高中、现代化寄宿制高中以及上海市回民中学和久隆模范中学的招生,这些学校招生计划通常不低于学校统一录取计划的15%。考生可以选择填报这些跨区县招生的学校,增加了自主选择的可能。"零志愿"学校与本区县的同类学校录取批次不同,因此选择时需谨慎考虑。
对于实力较强的考生,"零志愿"是挑选顶尖学校的平台,而对于其他考生,它意味着额外进入市实验性示范性高中或现代化寄宿制高中的机会。如果被"零志愿"学校录取,后续志愿将失效,不可放弃。考生可以选择不填"零志愿",这不会影响后续志愿的录取。
"名额分配"则是为促进义务教育均衡,从2007年起实施,市实验性示范性高中和现代化寄宿制高中将招生名额按比例分配至各初中。本校在籍考生根据分配的名额在"名额分配志愿"栏填报志愿,录取顺序在"零志愿"之后。
省级示范高中在大连等地,70%的公费招生计划按比例分配到初中,依据考试成绩和志愿择优录取,初中指标到校生录取有特定规则和调整。在填报"名额分配志愿"时,考生需了解录取顺序,以确保志愿的有效性。
"择校生"作为独立志愿,需支付择校费,与普通志愿按录取总分和志愿顺序录取。录取后期的"征求志愿"则是在某些学校招生未满,而考生未被录取时进行,由区县中招办主持,按征求志愿的顺序进行调剂录取。
扩展资料
中考是选拔考试,但又是建立在义务教育基础上的选拔;中考要考虑初中学生升入高中后继续学习的潜在能力,但高中教育还是基础教育的范畴。因此,中考既要坚持考查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又要坚持考查学科能力。中考命题严格遵循义务教育课程标准的要求,充分考虑教学情况、义务教育课程改革情况、教材使用情况,最大限度地求同避异,充分体现义务教育课程改革“平稳过渡,循序渐进”的基本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