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聚咖

合聚咖

浅谈怎样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admin

张洪靖 培养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也是实施语文素质教育的重要方面。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有助于学生更深刻地体会文本、理解文本,与文本产生共鸣,更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情感,从而引导其对于语文学习产生更多的联想与思考。 然而,在日常的教学中,学生的唱读现象尤为突出。新课标里明确要求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这也是体会文章思想感情的一种主要方法。可是对于县城的孩子们而言这却成为了阻碍。究其原因,一是,他们的成长环境导致他们本身的普通话不标准;二是,长期以来因为应试教育的影响,我们并没有把这件事当做一件重要的事情来落实和做好它;三是,鉴于年龄特征的局限性,孩子们还难以将文本与情感相融合,并通过语言的方式表达出来。 为了改变这一现象,我采取了许多措施。首先,我在语音语调上纠正他们普通话发音上的不准,改掉地方口音过重的习惯;其次,尽量少地安排学生齐读,多安排个性化的阅读,让他们从中明白不同的人用不同的语调语气表述同样的内容,给人传达的意境也会大有差别;第三,我常常让学生合上书本,看我情感充沛、表情丰富地诵读课文,让学生在聆听中受到情感熏陶,享受审美乐趣,获得思想启迪;第四,我甚至教授孩子们一些琅琅上口的歌曲,采用独特的“音乐迁移”的方式,让他们明白“唱”也是一种“读”,从感受歌词的美开始,感受诵读的美,感受祖国语言文字的美!而这一方式,也正是我在一线教学中所发现和总结的纠正唱读现象最有效的方式。 譬如北师大版第五册第三单元《祖国在我心中》有一篇主体课文《国徽》,这是一首儿童诗歌,全文简短凝练、通俗易懂,却字字句句饱含了对祖国的热爱之情。这种情况下,通过培养孩子们“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来理解和丰富文本就显得尤为重要了。在学生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文本后,我播放了一段歌曲《国旗国旗真美丽》,简洁而明快的旋律很快激发了学生的共鸣。此时,我再口口相授并加以丰富的表情和动作,学生很快就明白了歌词所表达的强烈意境。通过借助孩子们对音乐的天生的欢迎和喜爱的心理,将歌词所表达的意思与文本巧妙地联系起来,尤其是歌曲的最后一句“我愿变朵小红云,飞上蓝天亲亲你” 同文本的最后一小段“我看见,我们的国徽和太阳在一起,照耀着我,也照耀着祖国辽阔的大地”。意境出奇的相似,有通感之念。孩子们在不知不觉中被两种相同的情感包围,再读文本,对于祖国的那种纯粹而强烈的热爱之情自然而然地就流露出来了,对于理解文本、体会文本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通过不断的学习和改进,如今,孩子们的唱读现象已大有改观,有些甚至能恰如其分地把握课文的思想感情,在理解文本的同时语感也出来了,为其语文学习创造了良好的自身条件,这让我颇感欣慰。 现在回过头来看,这一个纠正控索的过程,可算作一个广义上的“教学科研”活动,也许它需要我用更多的时间,更多的恒心和耐心去潜心研究,将其升华为狭义上的“教学科研”活动,从而更好更专业更有效地指导我们的教学。 是谁说过,教师的情怀里总是饱含更多的深情与责任。也许我只是如一颗尘埃般渺小,但我会把这有限的知识投入到无限的生命创造中去,在这一片沃土上生根发芽,开出温暖的花。也会一直保持一颗积极勤勉乐观的心,一路播洒知识的种子,等待它繁花似锦、硕果满枝,诗满人间,爱满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