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植物的数量遗传性状受基因效应的影响,展现出不同的遗传特点。通常情况下,可以归纳为三种情况:首先,当两个表现不同数量性状的植物亲本进行杂交时,其子一代(F1)的该性状通常介于两亲本之间,其平均值接近两亲本中值。其次,在子二代(F2)群体中,这种数量性状的连续变异范围显著增加,一般呈近似正态分布,但其平均值仍与F1相近。最后,控制数量性状的基因容易受到环境因素的影响,即使是纯合亲本或基因型相同的F1个体之间,也会展现出一定范围的连续变异。因此,F2群体变异范围的显著增加,除了基因型多样性导致的分离外,环境因素的作用也可能是一个重要原因。
二、植物的质量遗传性状表现出不连续的变异,具有明显的质的不同,可以进行分类。在杂交后代中,它们之间存在显性和隐性的关系,并按照一定的比例分离,主要受一个或几个效应较大的基因控制,且受环境变化的影响较小。植物的质量性状种类繁多,例如绿芽与紫芽、乔木与灌木、子房有毛与无毛、白花与红花、早生与晚生等。
三、植物的数量遗传性状在群体内的各个体之间表现为连续变异的性状,例如植物的高度或长度等。这类性状通常容易受到环境的影响,群体内各个体的差异通常呈连续的正态分布,个体间难以明确分组。
四、植物的质量遗传性状由少数起决定作用的遗传基因所支配,这些性状在表面上显示出明显的差别。例如,遗传缺陷、花药、籽粒、颖壳等器官的颜色、芒的有无、绒毛的有无等,均属于质量性状。质量性状相对稳定,不易受环境条件的影响,群体内分布不连续,杂交后代的个体可以明确分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