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在英语发音上容易犯哪些常见错误?
掌握英语发音并非易事,中国学习者在探索语音的微妙之处时,常常遇到一些挑战。首先,在爆破音上,如"friendly"中的"d"和"doctor"中的"c",需要特别注意清晰发音,避免汉语拼音的影响,如"霸特"和"按嗯得"。
其次,发音中的元音和辅音平衡至关重要。中国人往往习惯性地在"but"和"and"等词中丢失元音,误读成"霸特"和"按嗯得",这是汉语拼音对英语发音的误导。在添加前后缀时,如"photograph"变为"photography",重音和元音的变化需要特别留意。
习惯性的发音误区,如"view"的/i/可能在中文中不发音,而在英语中却不可或缺。汉语的清晰发音原则在英语中并不适用,因为英语中有连读和弱读现象,这需要灵活运用,否则过度连读可能导致发音不流畅。
长元音与短元音的区分,以及发音在不同语境中的变化,是另一个需要细心体会的方面。例如,"invitation"被错误地读成"因为忒深",这是过度依赖汉语拼音的结果,应尽量避免。
过分依赖音标会限制发音的自然流利,每个音在句子中的发音与孤立时可能不同,强调语音韵律和语境的重要性。盲目重复读音并不能解决发音问题,关键在于正确的指导和实践。
然而,错误的反复练习可能会强化错误,李德胜教授强调,错误的知识积累可能成为学习的绊脚石。对于英语听力提升,母语者可能也会有模糊不清的时候,因此单纯依赖反复听可能效果有限。
中国人往往过于追求发音标准,却忽视了语音韵律带来的流畅感。准确掌握语音规则,如连读和变音,是提升口语表达层次的重要一步。实际上,母语为英语的人发音清晰,重音和停顿是传递信息的关键。
最后,我们应认识到,追求发音的完美并非最终目标,重要的是能够有效地进行交流。即使普通话不标准,也不妨碍我们用英语进行有效的沟通。因此,对英语发音的苛求应适可而止,更应关注实际交流能力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