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聚咖

合聚咖

我国较常见的疟原虫是

admin

在我国,最常见和分布最广的疟原虫是间日疟原虫。恶性疟原虫也较为普遍,主要流行于南方诸省,如海南与云南。

疟疾是一种由人类疟原虫引起的疾病,主要通过雌性按蚊叮咬传播。疟原虫是一种需要人体和蚊子宿主才能完成生命周期的寄生虫。能感染人类的疟原虫主要有四种:间日疟原虫、三日疟原虫、卵形疟原虫和恶性疟原虫。

疟原虫的无性繁殖过程包括红细胞外的裂殖阶段和红细胞内的裂殖阶段。在红细胞内,疟原虫发育成子孢子和雌雄配子体,导致红细胞破裂并引发疾病。含有配子体的疟原虫具有传染性。当蚊子叮咬宿主时,雌雄配子体融合,进入有性繁殖阶段。在蚊子体内进一步发育成子孢子,蚊子再次叮咬宿主,完成疟原虫的生活史。

前往疟疾流行区的人员应了解当地疟原虫对氯喹的耐药性。若疟原虫对氯喹敏感,应携带氯喹;若耐药性高,则应携带多西环素、甲氟喹、阿托伐醌/氯胍。

感染疟原虫后,疟原虫在红细胞内大量繁殖,导致红细胞破裂释放血红蛋白,可能堵塞肾小管,引起肾脏损害甚至衰竭。患者应及时就医,并大量饮水以帮助排出血红蛋白。若有小苏打,可口服以减轻肾损害(每次3g,每日3-4次)。

预防措施包括出发前7天开始服用氯喹和甲氟喹,出发前1-2天开始服用多西环素,并在撤离疫区后继续服用4周。阿托伐醌/氯胍的服用应从出发前1-2天开始,持续至撤离疫区7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