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聚咖

合聚咖

淮南话概述

admin

淮南话,一种主要分布于安徽省淮南市的方言,历史上归属于汉藏语系、汉语族、汉语支、北方方言(即官话)中的江淮官话洪巢片。然而,随着时代的变迁,特别是建国后大量北方和周边地区的移民涌入,淮南话的特征有所改变。如今,田家庵区口音的淮南话归类于中原官话信蚌片,与蚌埠话相近,失去了原有的江淮官话入声特征。

淮南话深受江淮官话影响,但又与怀远县、长丰县、寿县等地的方言有所区别。淮南话分为三个次方言区:上窑、洛河、九龙岗地区接近怀远话,保留了入声,共有五个声调;田家庵区和大通区西部则是典型的淮南话,无入声,只有阴平、阳平、上声、去声;谢家集区、八公山区、潘集区和凤台县则属于中原官话,声母中有hu和f的混同现象,如“飞”读作“灰”,“分”读作“昏”。

尽管存在区域差异,淮南话内部仍具有一些共同特点。例如,“儿”、“二”在东部读[a],西部读[e]或[ɛ];有唇齿浊擦音[v]和舌根浊擦音[ɣ];没有舌尖后音,而是用舌尖中音替代;后鼻音eng和ing融入前鼻音en和in,但an和ang保持清晰;某些音节的合口呼韵母会读作开口呼,如“对”读作“dei”。此外,淮南话在词汇和语法方面也有统一性,但需注意与“淮普”,即带有淮南口音的普通话,进行区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