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聚咖

合聚咖

古时候高僧大德讲法没有扬声器等设备是怎样让成百上千人听到的

admin

古代是有扩音设备和传音设备的。

我最怕崇洋媚外的无知者,总以为华夏5000年 历史 过的全都是苦日子,这也没有那也没有。

事实上,无论讲经也好,或者是古代校军场训话,都有利用扩音设备和传音设备。

扩音方面,首要是场地的挑选,尤其是讲台的建造和配件的使用,都有黑 科技 在内。

就拿和尚讲经来说,那个讲台就是很特殊的。

讲台的最低层叫“龟腹”,其上一层叫“缘”,必用声反射系数很高的材料来建造,比如说涂釉砖等等;讲经者身旁,必立有“露盘”“伏钵”和“请花”,其上设数层“相轮”之物,一层一层似铜盘叠起,中有空隙,可以产生很强的共振。

这些扩音和增强声波共振的设备,如果专对着某一方向发挥作用,那种巨大的声音,别说让你听见,就算震得你这孤陋寡闻的傻瓜脑袋嗡嗡响也是绰绰有余的。

实际上,很多古代宗教建筑都有类似的设计,比如武当山玉虚宫门前,比如正一道阁皂宗子孙庙道坛,比如昆嵛山六度寺旧址的讲经坛,比如山西普救寺舍利塔,比如峨眉山万年寺经坛,比如青城山原全真道龙门派经坛……

你以为古代没有扩音设备?那是你没见识啊。别总蹲在井里吃蚊子了,爬出来看看世界吧。千百年前的古代工匠比你想象中还厉害。

之后就是埋缸,这也是很常见的了。比如山西晋祠水镜台,下头就放了四口空缸用来形成共振,达到扩音效果。还有诗夸这缸:“瓮埋四口分双侧,现代音箱由此来。”

古代经坛也好校场也好,也会在需要的时候埋缸,用空缸当音箱。

再者就是地窨和罗盖伞。

地窨也叫地井,这就更常见了,到故宫畅音阁就能参观到。你是没去过故宫是怎么着?出门走走吧。

罗盖伞,很多人都以为这玩意是给领导遮阳的,它的确有这个作用,但讲话时使用的罗盖伞是带有特殊涂层的硬伞,它还起一个喇叭的作用。所以你看很多古代图画,领导旁边那柄罗盖伞不是遮在头顶上,而是侧一点,就是为了让说话的人的声音传到罗盖伞以后形成汇聚,再集中反射出去。

今天,我们建筑学比如建个礼堂,礼堂穹顶的设计的灵感,就源于古代的这种罗盖伞的形式。它既可以遮阳,又是身份装饰,而且有扩音作用。古代工匠都是神人,早把这些事情想绝了。

你不要以为华夏上下五千年过的日子都跟你一样。你是苦日子过惯了,但是能工巧匠们有的是碾压你智商的奇思妙想。古代很多 科技 成果,是直到今天,现代人都无法理解无法超越的。

你以为古代讲经没有扩音设备?别总蹲井里吃蚊子了,出来看看世界吧。看看那些确实存在的古迹,千百年前就已经有大神把你操心的事解决了。

现在的人在喧嚣的环境中时间久了,根本不知道真正的安静是什么状况。如果有机会去一趟偏远的山谷,在安静的状况下,方圆十几米内说话是不需要很大声就可以听清楚的。声音的传播依靠空气的震动,空气的扰动和杂波很少的环境与人来人往喧闹无休时对声音的传播有很大影响。其次,能称之为高朋大德者,应该是开悟的得道高人,这类人的中脉已经打开,声音中气充足。还有就是经常演讲者声音洪亮清晰。

六祖慧能说法,刺史官僚三十余人、儒宗学士三十余人、僧尼道俗一千余人,愿闻法要。

不要话筒。

当年玄奘去印度取经,弥勒菩萨在讲《瑜伽师地论》。只听到讲堂有声音,不见有人形。

弥勒菩萨不要话筒。

前排座位都是 社会 名流,后面的伸长脖子看个人影罢了。听不到,也听不懂。最后领一本免费的经书小册子。一把香灰回家当神药。如此而已。

大概二千年时听一个老领导六十几岁在礼堂讲课,没有扩音器,全场一百多人都听见!我半路偷跑了[捂脸][捂脸]!到楼下还能听清楚声音!会议室在四楼!我才知道声如洪钟是真的!

观众:我什么都没有听到,我也想投诉。可是没人管啊!

过去除了皇帝有人传话外,一般人可请不起大嗓门。一般的所谓高僧讲法也是一样,不管有多少人。除了前排的高管贵人,也许后面本来就没有听到,只是在现场凑凑热闹罢了。也许靠交头接耳互传,没听到也不可能找高僧的师傅投诉,没听到也没有什么影响,何必认真。

不要说过去,就是现在。每次工厂开员工大会的时候,领导在前面用话筒讲话。虽然扩音设备,站在后面也是一样听不到。当然听不到也没有一个人提出来,反正听到了也没有什么作用。然而领导肯定误以为大家都听的清清楚楚,只是看着大家茫然的表情有点尴尬。

过去高僧讲法和明星开演唱会一样。下面的座位分了三六九等,前排都是地方权贵,乡绅土豪。后面就是一些看热闹的吃瓜群众,至于听不听得到,高僧可不管。当然吃瓜群众也无所谓?反正听到也没有什么卵用。靠的是精神,而不是内容。

幸运不保灵神保!灵神不保背时人!

前年跟着熟人去做禅修。讲课的老师是一名道士,说话中气十足,讲课是从早说到晚,没感觉到他有一丝疲惫,讲了几天,喉咙也没有沙哑。就向他请教,道长说:"说话要从丹田发出,这样才不会伤及喉咙,气足,声音自然洪亮"。

小时候在家乡听戏,那时是没有喇叭的 ,下面几百人 ,如果上面唱戏的人,嗓音不够大,咬字不清楚,是会被人嘘的 ,也不会有人请他们唱戏的。所以他们平时必须要吊嗓子,这样才可以保持唱戏时不会出丑 。

古代没有噪音,没有飞机轮船 汽车 工厂,所以整体很安静的。如果说必须要有扩音器的话,确实也有,古代戏台前面挖三口水井,声音从水井里面再反射出去,就大了。还有古代讲学的建筑都比较高,容易产生余音绕梁。

听僧人讲经在固定场所,而且都是鸦雀无声的,专心听,这样比较清楚。

再加上出家人从出家就在念佛,嗓子得到训练可以较长时间的讲话并且维持不错的声音大小。

参照以前唱戏的人,在戏台上对着全场的观众演唱,需要嗓音基础和听众配合。

别的不说,以前大学的时候军训,我们学校是正儿八经的请了部队的人来军训的,一般都是班长给我们训,感觉喊话声音跟我们差不多,后来结束时开总结会,有排长之类的小领导过来了,喊话的声音感觉明显比那些班长洪亮得多,中气十足,简直就是强了几个档次,过来的最大的官好像是个营级干部吧?说话好远都听得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