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用人单位的"本科第一学历歧视"现象,我们应当客观审视。
中国人才丰富,但并非一味挥霍。50、60年代,"双非985博士"亦可轻松进入国企,那是真正的金饭碗,保障终身公家饭。那时的工业化,正是这些高小学历的劳动者,以汗水与智慧,铺就了工业时代的基石。
不可否认,工业化建设中,高小学历乃至文盲劳工的贡献巨大。他们的付出,推动了国家的工业化进程,为社会现代化奠定了基础。社区卖菜、网上叫车等现代服务,相较于从零开始建设的工业化,无疑在技术层次上有所降低。但这并不代表劳动价值的贬低,而是社会分工的精细化与进步。
教育背景在就业市场上的权重,应基于其实际贡献与价值。学历并不能直接等同于能力,更重要的是个人的专业技能、实践经验与学习能力。在多元化的就业环境下,用人单位更应注重员工的实际工作能力与潜力,而非单一化的学历门槛。
在当前社会,教育与学历仍是衡量个人知识水平的重要指标,但同时也应意识到,社会的发展需要不同层次、不同背景的人才共同参与。消除对特定学历的偏见,倡导公平、多元的用人理念,才能促进社会的全面进步与和谐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