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聚咖

合聚咖

河南话与普通话的区别

admin

区别一、形成时间不同

河南话:自唐代以来,历朝文人墨客均把天地之中“河南”一带的方言当做通行全国的通用语,到了清朝中期以后,由于北京长期居于全国政治中心地位,逐渐完成官话由河南话向辽东汉音(普通话前身)的转变。

普通话:清末已出现“普通话”一词,清廷1909年规定北京官话为“国语”,民国时期多次制定国语读音,新中国成立后1955年规定国家通用语言为普通话。国语的前身是明清官话,更早之前则称为雅言。

区别二、分布范围不同

河南话分为三类:首先是通行于河南大部分地区的中原官话,即为人们通常习惯所说的狭义的河南话;其次是通行于豫北太行山一带的晋语-邯新片,分布在济源、焦作、新乡 、鹤壁、安阳的各辖县;最后是通行于豫南地区的江淮官话-黄孝片,分布在信阳的新县、光山县。

普通话:《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普及攻坚工程实施方案》计划“到2020年,在全国范围内基本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具体为全国普通话普及率平均达到80%以上。《宪法》规定:国家推广全国通用的普通话。

扩展资料:

语言的形成:

1、黄帝打败炎帝,二者联合击败了东夷,华北京原西部、汾河渭河平原的炎黄后裔逐渐融合成华夏族,夏、蓟就是华夏族的两个分支。夏朝统治中原西部(河南省,山西省南部),其语言乃炎黄融合的原始华夏语;蓟统治北京,其语言乃黄帝的原始华夏语。

2、商族语言最初是华夏化很深的东夷语,流行于中原东部(今鲁西南(菏泽)-鲁西(聊城)―冀南(邯郸、邢台)-豫北-皖北-徐州),商朝统治中原几百年后,逐渐与中原的夏族语言融化成今日中原官话的雏形--华夏语。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河南话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普通话